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58352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3
《张馨予乡愁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愁》教学案例分析都安县实验中学 张馨予片段一: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抒发了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生:还有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师:这种感情是看得见、可以直接表达出来的吗?生:不是。师:那作者是怎样把这抽象的情感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同学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受?生:作者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现乡愁,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师:对,作者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这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片段二:师: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体会一下邮
2、票如何能体现乡愁?生讨论、交流想法:邮票,让人想到通信,小时侯作者在外学习,想念母亲,就写信给母亲。于是,现在的一枚小小的邮票,凝聚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师:意象的组合就是意境,请同学们观看屏幕上的图组,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2多媒体展示:(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组画面(下) 小时候邮票(母子情) 思亲长大后船票(夫妻别)后来坟墓(生死别)现在海峡(祖国别)思国、盼统一,体现爱国思想气氛非常活跃,大家沉浸在对意境的描述所产生的愉悦中。案例分析:本案例力图体现“重在自主——发现——探究”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体会活动贯穿课堂始
3、终,无论对文本的解读,还是意境的感悟,很少是由教师直接传递,告知的。教师主要是策动并促成主体欣赏、体会。教师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体会实践,以对问题的探究——展开问题或解决问题为途径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如“意象与意境”这一文学知识,教师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感悟自己去发现知识。即让学生先明确“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得知这种抽象的情感是可以借助某种事物形象表达出来的,而借助的某种事物就是意象。然后,又让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再体验,再感悟,在不断的生成,深化新体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入到作者所
4、创设的意境中,情感层层地推进,完成了与教材零距离的对话,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于是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的、优美的描述诗歌的意境,同时也明白了意象的组合就是意境。这样,切合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时代要求。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