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电现象.ppt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

ID:52141277

大小:15.86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4-01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_第1页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_第2页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_第3页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_第4页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细胞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第二节教学目标一、掌握内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及其产生机制;2、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超射;阈值、阈电位、局部电位;局部电流、跳跃传导。二、熟悉内容:1、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膜电位的证明方法;“全与无”含义、时值、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掌握内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及其产生机制;2、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超射;阈值、阈电位、局部电位;局部电流、跳跃传导。熟悉内容: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膜电位的证明方法;“全与无”含义、时值、

2、阈下刺激、阈上刺激。兴奋性:机体对于刺激所具有的反应能力。表现形式:兴奋:由静动;弱强抑制:由动静:强弱复习一:基本概念刺激:内外环境一切变化的因素.反应:机体发生的相应改变。复习二:可兴奋细胞及其特点共同特点:兴奋时均发生电位变化.可兴奋细胞:对于刺激反应明显的细胞。(如:神经、骨骼肌、腺体等细胞)生物电的临床应用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胃肠电图、视网膜电图、脑干电位等。可兴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产生形式:——以细胞为单位。物质基础:——细胞膜内外两侧带电离子跨膜移动的结果。生物电现象:细胞不论在

3、安静或活动时,都具有电变化的现象。表现形式:安静状态下——静息电位。兴奋状态时——动作电位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现代,膜片钳(单一离子通道)膜片钳.19世纪中叶,电位计(图)20世纪30年代,阴极射线示波器(图)40——50年代,微电极,电压钳技术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了解内容)阴极射线示波器观察生物电现象的实验装置(一)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掌握)RP实验现象1、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RP现象的观察(了解)(

4、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之间有电位差。(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不同组织细胞的RP值(了解)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如由-50mv→-70mV)与RP相关的概念(掌握)极化:以膜为界,膜电位呈内负外正状态。超极化:膜内电位绝对值大于RP电位。(如由-70mv→-100mV)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减小。(如由-70mv→-50m

5、V)2、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AP实验现象在RP基础上,细胞膜受到适宜刺激后,膜表面产生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细胞膜内记录到的AP的波形去极相上升支下降支AP波形形成过程刺激去极化零电位反极化(超射)复极化后电位(负、正)复极相去极相复极相后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与AP相关的概念反极化: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的反转过程,又称超射。锋电位:特指神经纤维AP波形。后电位:AP复极到RP水平前呈现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二)生物电现象的

6、产生机制(掌握)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构成离子扩散动力1)产生条件:静息状态下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决定何种离子扩散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了解)2)静息电位(RP)的产生过程(熟悉)膜通透性的本质——通道的状态。K+通道处于开放、其他离子通道则处于关闭状态。静息电位.膜通透性的大小顺序:K+>Cl->Na+>A-K+易化扩散产生的平衡电位示意图RP产生过程小结(熟悉)[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膜内电位↓(负电

7、荷增多)[K+]o↑→膜外电位↑(正电荷增多)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静息电位(RP)结论(掌握)静息电位(RP)产生机制:是K+易化外扩散的结果。∴RP≈K+平衡电位3)RP的实验证明1)Nernst公式计算法2)改变细胞膜内外K+浓度3)K+通道阻断法R·TZ·F×In[K+]o[K+]iEK=验证实验(1):根据Nernst公式,K+平衡电位值可由膜两侧的K+浓度算出: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Z-离子价数;F-法拉第常数8.31×(27+273)1×

8、96500×2.3Iog[K+]o[K+]iEK=(V)=59.5Iog[K+]o[K+]i(mV)计算得出哺乳动物骨骼肌的K+平衡电位(EK)是-95mV,测量得到的静息电位数值为-90mV。改变膜内外K+浓度对RP值影响验证实验(2)验证实验(3)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可使RP消失新进展:中药成分川芎嗪等能够影响细胞膜上K+通道状态,所以能够直接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表现心率下降。细胞膜内外存在的K+浓度差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顺浓度差跨膜扩散达到平衡状态,是静息电位的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