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隧道穿越复杂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工艺.pdf

浅埋隧道穿越复杂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工艺.pdf

ID:52117079

大小:212.3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3

浅埋隧道穿越复杂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工艺.pdf_第1页
浅埋隧道穿越复杂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工艺.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埋隧道穿越复杂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工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6期SichuanBuI·ilJding材Materials·l11·第37卷总第164期2011年12月浅埋隧道穿越复杂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工艺陈江,张坤,万街华(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摘要:浅埋隧道在穿越复杂地质地段,易发生安全3.2大管棚施工事故和结构物质量问题,通过对重庆陈家坡浅埋隧道施工3.2.1技术参数实例,阐述了浅埋隧道的不良地质情况、结构物设计形式、管棚采用(I)108mm壁厚6mm热轧无缝钢花管,环向各种加强支护工艺以及监控量测方法,从而对类似工程问间距40em,外插角1。一3。

2、。管棚设置于衬砌拱部140。范题有更好的借鉴。围内,导管上设注浆孔,按15em间距梅花形交错设置,关键词:浅埋隧道、不良地质、台阶法、监控量测孔径l0—16mm,管尾段留2.0m不钻孔的止浆段。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B3.2.2长管棚施工文章编号:1672—401l(2011)O6—0111一O2(1)洞口段设置1×1(m)的C20混凝土导向墙,导向墙内预埋壁厚5mm直径146mm的孔口管,并在每侧导向1工程概况墙底设置4根(I)42锁脚锚管,每根长4m,焊于两榀钢拱架1.1工程简介上。DK267+777.5陈家坡隧道位

3、于璧山县青杠镇三星村境(2)按设计设置两榀I20工字梁临时钢支撑拱架,在内,隧道起止里程为DK267+460一DK268+095,全长为两榀钢拱架上,按管棚设计位置(间距和水平标高、仰635m。隧道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km/h,双线隧道角),准确的焊上导向管,导管为146×5mm元缝钢管,设计,隧道纵坡为一25%e。进121斜切段15m,斜切延伸段外端焊一个法兰盘。10m,出I:3斜切段15m,斜切延伸段25m,暗挖段570m,(3)安装钻孔机接通水管即可开钻,随着钻孔进尺应随时检查孔眼的方向与仰角,以免超过误差限度。围岩均

4、为V级围岩。斜切及斜切延伸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法开挖。全隧仰拱(4)压浆液。隧道采用单液注浆,灌注浆液为纯水泥超前拱墙施作,拱墙一次衬砌;洞身V级围岩地段设全环浆液,注浆参数:水泥浆水灰比1:1;浆压力:0.6一1.0I20b工字钢钢架及拱部啦l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进出口MPa。压水泥浆可用浆筒随加随压直到注满为止,最后堵段设(I)108大管棚支护。El。压浆时应注意将压浆管伸入孔底,保证压浆饱满。待水泥浆达到70%设计强度即可进行洞身拱部开挖。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3.3暗洞开挖方法隧址区位于四

5、川盆地内。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处川东进洞El采用三台阶带临时仰拱的台阶法施工,三台阶褶皱带,隧道洞身所处沙溪庙组(J2s),主要为砂泥岩互层,法上部开挖断面高度定为4m,中部开挖定为4In,下部开属于弱风化带。地层泥岩中裂隙水含量甚微,砂岩中相对较大,全隧道穿越地层围岩等级均为V级。隧道主要不良挖断面高度约为3m。施工工序如下:第一步:①利用上一循环架里的钢拱架施作隧道拱部地质为泥岩风化剥落、进出口仰坡顺层以及瓦斯;特殊岩超前支护;②开挖①部;③施作①部初期支护,既初喷4土为松软土、泥岩的膨胀性。cm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钢架,设置

6、118临时钢架,2工程特点喷临时仰拱。第二步:①滞后①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②部;②台阶(1)进出口边仰坡顺层,易产生边仰坡滑塌,危岩落周边部分初喷4e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③接钢拱架;石。④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有瓦斯等有害气体存在,施工过程存在瓦斯灾害第三步:①滞后②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③步;等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大。②施作③步初期支护,既初喷46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3)全隧埋深浅,最大埋深30m,基岩为泥岩夹砂网,架立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③施作隧底喷混岩,节理发育,易产生塌方。凝土。(4)施工选择

7、进口施工,隧道纵坡为一25%0,排水不第四步:浇筑仰拱,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118临便。时仰拱钢架,浇筑拱墙混凝土。施工图见图1。3施工技术4监控量测3.1洞门边仰坡施工根据设计洞门的里程和标高刷好洞门仰坡,进口边坡4.1监控量测的目的仰坡顺层,属于泥岩夹页岩的不良地质土石,洞门口边坡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采用锚杆挂网喷浆进行加固,参数:(I)22砂浆锚杆l×1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本隧按新奥法设计(in)梅花形布置、6@200mm钢筋网片、C25喷射混凝土施工,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准确判定围

8、岩的安全状态、10em。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工时机非常重要。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分析,可验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作者简介:陈江(1984一),男,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施工方法、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及时、准确地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