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

ID:52088100

大小:1.28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3-31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1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2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3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4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特殊句2、设题方式: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1)、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3)、定语后置4)、主谓倒装一、宾语前置(动宾倒装)(介宾倒装)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1、“大王来何操?”2、“何以战?”3、沛公安在?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貫女,莫我肯顾。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保民而王,莫之能御。(莫能御之)(1)句读之

2、不知,惑之不解(2)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不知句读,不解惑用“唯(惟)……是……”提宾(唯利是图、惟命是从)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二、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于蓝取之,于蓝青以桑树之三、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马之千里者。(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以“之”或“者”作标志。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⑴甚矣,汝之不惠!(2)快哉此风!(《风赋》)(3)渺渺兮予怀(《赤壁赋》

3、)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二、判断句⑤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⑥……乃/即/则……也⑦…为……。(1)相如素贱人。(2)刘备天下枭雄。(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我为赵将。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二、被动句……于……。……见(+动)。见……于+对象(受……于)4、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5、赢闻如姬父为人

4、所杀为……所……(或……为所……)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B、敬希见谅。C、为仲卿母所遣。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三、省略句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水中。于王3、一鼓作

5、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公2、判断以下句子,与“鱼,我所欲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D、季布为朱家钳奴。B请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2)本长安倡女(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刘备,天下枭雄(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判断句(9)不拘于时(10)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11)吾属

6、今为之虏矣!(12)重为乡党所笑(1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1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1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7)古之人不余欺也!(18)沛公安在?(19)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22)具告以事(2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几种习惯的固定句式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

7、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