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7949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研究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举措,其中,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是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文章就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和心理资助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由此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明确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2、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新时期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内在要求。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效的、合理的资助工作体系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目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一)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的不平衡性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其配套方案的要求,高校现已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以奖学金、助学金、
3、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等为辅,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问题”的经济资助体系。但该体系忽略了经济困难学生是不良心理特征的高发性群体,从而由心理问题可能引发学业、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二)认定情况与真实情况的不对称性1、地方与高校信息对接不准确、不及时。目前我国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方式主要是以学生所在乡镇(街道)以上民政部门开据的相关证明材料为基础。一是地方民政部门的认定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的道德要求很高,而又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监管制度,使得地方民政部门认定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二是相对于城市较偏远的学生因居住地偏僻、信息滞后等原因无法盖上乡镇
4、(街道)以上民政部门的印章,使得很多应该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同学无法被认定,导致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得不到资助;三是一定时间内学生家里可能由于某些原因由原来的贫困脱贫,也可能由于一些突发事件使本来家庭不贫困的学生成为贫困生,信息动态对接的不及时同样使认定的准确性受到质疑。2、信息获得与实际操作不全面、不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质是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评定,是对学生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和苦难程度的判断。[2]目前各高校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认定方式和认定方法各异,认定学生家庭经济是否贫困就需要采集其个人及家庭信息,而采集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信息获
5、得不全面,加之缺少现代化的信息分析工具与手段,从而无法对学生及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科学化分析,许多高校为追求办事效率,往往加入了诸多人的主观因素或择优资助、名额分配平均化,操作流程不规范,认定不科学、不准确。二、构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措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应该是经济帮助与思想引导相结合,精神鼓舞与生活
6、关心相结合,物质资助与心理资助相结合,资助工作与育人成才相结合。(一)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体系1、构建长效机制,保证信息对称。应建立生源地民政部门认定程序的监督机制,规范基层民政部门的操作流程,确保起点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建立地方与高校的协调联动机制,地方民政部门要与高校做好信息的对接和传递,使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准确无误。2、避免绝对凭“证”,积极跟踪反馈。学生工作者应主动向生源地民政部门了解情况,跟踪反馈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深入班级和寝室观察、座谈,利用假期家访,进行真实准确地认定,避免凭借一张“贫困证明”包打天下的不公平认定出现,保证
7、认定的公平性。3、层层严格把关,层层民主评议。高校要成立认定评议小组,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情况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既要发挥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认定过程中的作用,又要发挥学生民主代表在认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二)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力度1、进一步加大经济资助力度。目前,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各类经济资助的款项额度,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仍不能全部覆盖所有贫困生,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各类经济资助的力度,让贫困学生真正摆脱贫困,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专业文化知识学习之中。2、进一步提高奖(助)学金比例。提高
8、奖学金的比例,有助于鼓励学生发奋读书,通过优异的成绩获得各类奖学金以解决生活上得经济压力;提高助学金的比例,有助于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利用业余时间获得助学金,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又促进了奖(助)学金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