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72688
大小:1.37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我国高层建筑体系发展综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第21期(总第174期)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我国高层建筑体系发展综述■朱少瑞,冯佰研,王丰年,牛传星■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层建筑不仅在建筑高度、造型设计、施(3)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工技术上推陈出新,取得瞩目成就,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计算机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已科技的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得我国的高层建筑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阶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这种组合可以将两种材料的优势相段。本文重点从
2、结构类型、结构体系、分析方法、设计研究与规范编制等结合,从而使建筑物的结构性能达到最优。同时,这种材料也存在着许方面回顾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同时对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多的缺点,主要缺点便是钢筋混凝土内部的钢材维护比较困难。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分析方法发展历程2.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我国高层建筑应用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由于地区差异,对于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的划分方[3]框-剪结构以及筒体结构等几种类型。法。根据我国自然科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在《民用建筑设计通(1)框架结
3、构体系则》(JG37-87)中将住宅建筑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采用框架结构体系的建筑,施工方便、结构自重也比较轻,其墙体多层;7~9层为中高层。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基本上是不承重的。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我国框架结构体系的建筑物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习高度一般都控制在15-20层以内。[1]惯上将超过100m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2)剪力墙结构体系翻开历史,可以看到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剪力墙体系凭借其良好的抗震
4、性能,能较好的抵制剪切变形,在迅时期的一些高塔等建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速发展的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城市中,当高层建筑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众多的高层建筑不但出现在北京、上海、的层数在30-40层之间时,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作为主要的结构体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而且出现在了一些二三线的中小城市,并且建筑高系。度不断增长,建筑设计日臻成熟,结构体系丰富多样,土木工程更加注(3)框架-剪力墙结构组合体系重科技,使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为了使我们的建筑物在具有良好的抗侧
5、移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我们1高层建筑发展的发展基础对空间灵活的要求,结合前面的介绍,我们很自然的想到可以将框架结1.1社会发展状况构和剪力墙结构组合起来,让他们的优点结合,于是便诞生了框架-剪高层建筑的发展依赖于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力墙结构体系,这种组合的结构体系经验证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因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发展日新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异,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城市,人民的生活品质(4)筒体结构得到极大提高,促进了高层建筑向着超高化、智能化的方
6、向发展。社会筒体结构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候被出来安定、经济繁荣会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同时战争爆发、经济危机也会的,并建造了很多标志性的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物。筒体结构的优致使高层建筑停滞不前。点[3]是可以使得建筑物的平面布置非常的灵活,而且它的抗震、抗风1.2高层建筑价值标准能力很好。该结构在我国的发展较为缓慢,在今后的高层建筑中应大对于高层建筑价值标准的判断,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力推广。三个阶段:50年代以前,我国高层建筑设计标准主要基于历史与宗教;3我国高层建筑的分析方法、设计研究
7、与规范编制的发展50年代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面对国家百废待兴的局面,高层建筑3.1分析方法的演进主要注重功效与技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1)以手算为基础的各种算法高,人居环境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人居环境科学已逐步变成改造从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后期,由于我国高层建筑结构体型较为简建筑、改造城市、改造社会的世界性的指导性理论,也将成为高层建筑单,而且受到当时计算机使用条件的限制,因此这个时期的高层建筑结[2]新的价值标准,为今后高层建筑发展指出方向。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靠手算的。当时的主
8、要结构形式是三大常规结2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类型与结构体系构,计算方法也因其形式而各异[4]。2.1高层建筑结构类型(2)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协同工作分析法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广泛使用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协同工作分析法最早于1974年提出,适应当时[3]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不同的结构类型都国内计算机内存小、速度低的状况,该法适用于一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