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58621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2
《杭州市转塘小学周瑾听课实录+评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跨越百年的美丽》听课实录杭州市转塘小学周瑾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请生谈谈对老师的印象,从衣着、神情等方面而谈点评:这个设计有“一石二鸟”之妙。第一,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增进了师生情感,消除了距离感。学生时而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绘老师,亲切感油然而生。第二,此处是第一课时聚焦人物的“形”的铺垫。老师就要从居里夫人的“形”着手,课前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神情等刻画老师,实则是渗透观察,教会学生观察。二、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1.说说了解的居里夫人出示居里夫人图师:对她你了解多少?生1:发现镭。生2:获得诺贝尔奖2.看图描述居里夫人师:你能看图描述一下居里夫人的形象吗?
2、生1:头发微卷生2:神情严肃……点评:先谈学生了解的居里夫人,同时也让老师对本班学生对于居里夫人的了解有一定的掌握,了解学情,方便开展教学。再看画像,让孩子们看看画家笔下的居里夫人,直观感受居里夫人的形象。通过学生的描述语言,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严谨不拘,和疲惫的神情。三、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1.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师:大声读,在最短时间读流利生自由大声读指名读2.读文段最后一句,感受居里夫人的形象齐读“她的报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师:居里夫人的形象定格在历史上,那有没有定格在你的心中呢?你能用文中的话来描述她的形象吗?读“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看透未来。”
3、师小结形象:年轻漂亮,神情描写点评:从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着手,并寻找文中描写居里夫人“庄严、美丽”形象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提炼出“略显疲倦”、“略带淡泊”两个词语,为下文展开教学铺垫。3.质疑问难聚焦神情“略显疲倦”、“略显淡泊”句子。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生:为什么疲倦?为什么淡泊?4.寻找淡泊、疲倦的原因默读全文,寻找原因(段落)找到相应段落第3、第5段。点评:顺势而导,由学生自己针对词语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寻找原因。由学生作为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顺着学生自己的思路引导,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尊重学生。四、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1.完成批注师出示批注范
4、例,生默读,寻找“略显疲倦”的原因,完成批注。点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显得特别重要。“批注”是一种辅助学习特别好的工具。当然,在本课中,盛老师还是对学生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提高。要求学生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一句话的意思。当然,为了给孩子一个支点,盛老师首先呈现出自己的批注,让学生依据模仿。2.批注“工作量大”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工作量大”的信息。2.批注“过程复杂”由学生的回答“工作单调”、“工作程序多”凝练得出让生通过朗读表现3.批注“环境恶劣抓住“烟熏火燎”,想象当时的环境通过朗读表现4.批注“充满危险”、“时间漫长”指导通过朗读表现点评:盛老师的课堂中不
5、缺乏学生的朗读,在此处,盛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渗透中还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同时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机械单调。5.想象实验室中居里夫人的形象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范读课文段落。学生书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6.重回课题,体会美丽。点评:此部分练笔实则是对本堂课的一次检验,检验学生是否抓住了人物的个性,从人物的衣着、神情、动作、外貌来描写,检验学生体会到的居里夫人的美。最后重回课题,第二词感受居里夫人的美。第二课时一、抓淡泊,读出人格之美1.默读第5段,寻找淡泊的原因,完成批注。2.交流原因A.淡泊“利”:捐赠B.淡泊“名”:当玩具点评:承接上节课批注的作业,继续巩固,明显感觉,
6、此节课上,老师不需要多指点批注,学生有了增量。二、爱因斯坦的评价1.出示最后一段爱因斯坦的评价,齐读2.谈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三、作者的评价1.理解“议论”师:像这种阐述自己观点,直接发表自己看法的语言叫“议论”。请你找出这些议论的文字。2.理解语段,选择背诵出示三段“议论”的文段,多种形式读,起立选择背诵。点评:润物细无声,在此处很好体现。通过爱因斯坦的议论,老师以一句话点出“议论”的概念,让学生找“议论”,最后在反复朗读、选择背诵中感受“议论”。四、我的评价师:什么是真正的美?人声的意义是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下来。生书写,交流点评:现学现用,学习了“议论”的语段
7、的欣赏,马上结合课文,写“议论”。五、回环前文,形神融合齐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再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落落大方的盛新凤老师,执教两堂《跨越百年的美丽》,瞻仰居里夫人淡泊宁静的美,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盛老师儒雅可人的美。盛老师崇尚语文教学走向和美,那么她的每一堂课就是对和美最好的诠释。由谈老师印象板书“形象”,课堂伊始我们就看到了盛老师的“智慧”。第一,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增进了师生情感,消除了距离感。学生时而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绘老师,亲切感油然而生。第二,此处是第一课时聚焦人物的“形”的铺垫。老师就要从居里夫人的“形”着手,课前引导学生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