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41905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2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上第423页例2、例3及有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周长的概念,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经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屮,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优化比较意识。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屮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学具:多媒体课件一套,长方形、正方形实物,学生绘画作品。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每生准备
2、一幅长方形绘画作品。一、情境导入,孕育新知1、师生交流,沟通感情。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看,大家都带來了自己最出色的作品,我想把大家的作品贴在教室里。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评价。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⑴师:如果我们要把这共作品贴上彩边贴在教窣里会更漂亮,该怎么做呢?做这个彩边盂要彩纸的长度和什么有关系?⑵学生思考问题后分组讨论并汇报,引出课题。通过学生分组汇报引出:做这个彩边需要彩纸的长度就是这幅长方形湎纸的周长。二、揭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三、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一)活动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自主探索,初步感受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⑴教师为毎组提前准备一幅长方形的作
3、品(长6分米,宽4分米),布置活动内容:给这幅画配一个彩边,至少要多少彩纸呢?⑵准备:摸一摸,初步感知彩边的长就是长方形纸的周长。⑶自主探索:计算做这个彩边最少要用多少彩纸?教师提出问题:计算这个彩边最少要用多少彩纸,要知道哪些条件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首先要量出长方形画的长和宽。学生分组测量出长方形画作的长和宽,然后自主完成计算。小组交流方法。2、汇报交流,深入感受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⑴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讨论评价。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各种方法估计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6+4+6+4=20(分米)方法二:6X2=12(分米)4X2=8(分米)12+8二20(分米)方法三
4、:(6+4)X2-20(分米)⑵观察比较,优化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各种算法,让学生感知各种算法的异同。让学生谈谈你对毎种算法的看法,那你喜欢哪种算法?师生讨论并优化方法。3、反馈运用,再次感受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⑴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给你自己的作品做一个彩边,至少需要多少彩纸呢?学生自主完成测戢并计算。⑵汇报自主活动过程,再次感受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优化。4、小结方法。师生共同冋顾上述学习过程并提出问题:长方形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呢?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二)活动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作品(边长5分米),提出问
5、题:如果为这幅画配上一个彩边,最少该用多长的彩纸呢?2、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3、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并讨论优化。4、小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四、完善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五、反馈运用,巩固提高主题:“六一”装饰教室1、基本练习⑴计算教室里宣传画的周长。⑵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⑶为黑板镶边:黑板的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2米,准备10米长的彩条够吗?2、拓展练习⑴出示一根长24分米的彩带,它能为多大的正方形配彩边,它的边K最大是多少分米?⑵展示两幅正方形作品(边长5分米):将这两幅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彩边,最少要用多长的彩纸呢?六、总结全课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活
6、动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共同冋顾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七、课后实践课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配上彩边,贴在教室里装饰教室。板书设计:K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1)6+4+6+4=20(分米)(2)6X2=12(分米)4X2=8(分米)(1)5+5+5+5=20(分米)(2)5X4=20(分米)12+8=20(分米)(3)(6+4)X2=20(分米)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的计算,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了基础,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
7、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屮我采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比较,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猜想,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屮去。2、教学中注垂互动生成,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來建构知识不同的学生因自身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知识积累、思维方式等不同,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时有可能存在不同的见解。课标也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