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pdf

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pdf

ID:52012915

大小:1.12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1

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pdf_第1页
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pdf_第2页
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pdf_第3页
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pdf_第4页
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9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ep.2014第36卷第5期Joum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Vo1.36No.5——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邱诗萤(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台湾嘉义62102)摘要:长江中游地区是史前毁器葬兴盛地之一。研究长江中游毁器葬可发现其出现于8000年前的彭头tll~:化,并且延续于长江中游诸史前文化中,下迄盘龙城文化,乃长江中游地区一脉相承的葬俗,其背后应有其地域文化的信仰脉络。关键词:长江中游;毁器葬;盘龙城文化;彭头山文

2、化中图分类号:K87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219(2014)05—0017—05墓葬中出土器物出现遭到人为毁坏的现象。由于丧一礼的各种环节都相当重要,包括墓中的各种器物,基、引言本上器物若是不完整、事先人为打碎,则应有其背后丧葬礼仪,关乎生死大事,从古至今即是人们一信仰上的含意,而并非全都只是“不小心破了的器生中最重要的生命礼仪之一,因为关乎死者死后灵魂物”,是以有进行整理的必要。针对“毁器葬”进行研的去向,每一环节皆须慎重处理,并且隐含诸多禁忌,究的学者目前仍不多,或许因为这类遗迹现象较少人即使是信仰观念淡薄的现代人,

3、在处理丧礼时尚且保留意,在考古发掘时也难以发现并记录。而若想对这持严肃谨慎的态度,信仰观念深厚的古人更甚之。种现象进行研究,仅凭考古报告中的描述难以断定实先秦两汉传世典籍中谈论丧礼的著作颇多,如儒际情况,但要将收集来的资料全部现场观察一次也相家经典《论语》中即多次谈及丧礼:《论语·尧日》中认当困难,仍只能靠考古报告中对遗迹现象的描述来进为统治者必须重视的四项重点为“民、食、丧、祭”,将行数据分析,各个时代和地区的毁器葬,目前尚难探丧礼从一般的祭礼中独立出来,表达其独特的重要讨其形成原因。性;而《论语·阳货》中对“三年之丧”提出质疑的宰我黄卫东

4、先生的《史前碎物葬》一文对中国各地的则被孔子批评为“予之不仁也!”虽然此篇主要在说明史前毁器葬有较细致的整理,共分为“打碎器物为死孝道的重要,但也隐含丧礼的各种仪式不容轻易更动者陪葬”、“打碎器物以装殓死者”、“打碎器物以祭奠的意思。《礼记》中也有许多篇幅专门谈论丧礼,《仪死者”三种,并且探讨其意义。黄卫东先生认为在礼》则特别详细描述举行丧礼的标准流程和各种仪器物穿孔,可能是为了使死者灵魂能够自由出入;而式。由传世文献的记载可以一窥古人在各种信仰仪遭到打碎的器物,则是因为在万物有灵的信仰下,为式的活动中,特别重视丧礼的情况。了使死者在冥界能够

5、享用这些器物,而必须将之毁另外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考古现场的遗迹现象坏,使这些器物的灵魂能进入冥界,死者方能使为判断考古学文化的依据之一,其中埋葬方式的传承用1]27。笔者认为黄卫东先生的想法的确有可能是古或变化是很重要的文化指标,包括放置死者尸体的方代先民行毁器葬的原因之一,但是仍然难以推断从古式、死者的头向、随葬品的种类、葬具的种类、墓坑的至今所有地域,先民行毁器葬的信仰观念均相同。形制等等,而随葬品在埋人墓葬前经过何种处理,例黄卫东先生认为史前碎物葬兴盛期以黄河下游如遭到毁坏,亦属墓葬遗迹中需要注意的现象。和长江中游两地出现最多,作为兴

6、盛地之一的长江中“毁器葬”目前仍未有较严格的定义,所指大多为游地区,其发展与形成的脉络无疑值得探讨。以下笔收稿日期:2014—06—20作者简介:邱诗萤,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研究生。17四、结语参考文献:通过整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毁器葬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中游毁器葬俗的传统由来已久,自8000[1]黄卫东.史前碎物葬[J].中原文物,2003(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湖北枣阳市雕龙碑新石器时年前出现起便遍及长江中游地区,虽然行毁器葬的方代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92(7):595.式不一,但大致上可以看出长江中游地区

7、的确有传承[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枣阳雕龙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此一传统。[4]武汉大学考古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从彭头山文化时即出现将器物毁损后作为随葬2008年度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10(1):16.[5]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襄樊市博物馆,宜城县博物馆.湖北品之用,然而彭头山文化时代过早,其毁器传统是否宜城曹家楼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学报,1988(1).传承仍有可议之处。大溪文化以降,大致分为葬具的[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湖北郧县大寺遗址2

8、006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8(4).毁器与随葬品的毁器两类。葬具的毁器葬中主要是[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文物管理所.湖南澧县彭头山新石瓮棺葬葬具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