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9874
大小:21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养殖野猪的常见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养殖野猪的常见误区野猪,养殖,特种野猪野猪,误区,养殖 野猪是近年来在养殖业不景气的大气候下持续走俏的一个新品种。它主食青草、玉米秆、红薯等青绿饲料,成本极低,仅为家猪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质特别鲜嫩香醇、瘦肉率高达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绿色滋补食品,在市场极为畅销,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应求。一只野猪年产仔约20头,可获利0.5~0.9万元,效益是家猪的十几倍。由于它长期生存于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猪强,养殖较保险。因此,养殖野猪已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首选品种。但在我们多年养殖野猪过程中,发现一些没有接受正规场家培
2、训的养殖户普遍存在以下养殖误区:一、仔猪断奶过早 许多农户在养殖野猪时,为使其早配种及让仔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乳。但野猪乳腺不发达、泌乳量小、放乳时间短,如过早断奶容易导致仔猪个体小、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胃肠功能较差、易出现疾病。根据多年的饲养观察,野猪仔应以45天断乳为好。二、饲料配比不合理 野猪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占70%,食量少,一天仅需喂两餐。而有些农户养野猪时全部喂全价饲料,使野猪长得太肥,导致不发情。虽然采取增加运动量、限饲等方法后可正常发情,但时间一般要推迟几个月,既耽误了时
3、间,又浪费饲料、增加成本。三、不注重防疫 许多养殖户不重视使用疫苗或者生般硬套,操作不规范、不科学。科学的免疫应该是根据当地的疫情而制订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另外,一些养殖户卫生防疫观念淡薄,养殖场随意让人参观,极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传播。四、不注重猪舍卫生和环境消毒 猪的排泄物较多,容易造成细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猪舍卫生,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杜绝疾病的传染。但目前大部门的养殖场卫生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多,据报道一只苍蝇即可携带600万个细菌,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影响养殖效益。其实,
4、消毒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根本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建议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并在养殖场门口、生产区门口与猪舍门口设立三重消毒池,人员进出都必须消毒和换工作服。五、不注重技术学习和技术培训 野猪虽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猪强,但仍有许多基本知识必需掌握。目前一些养殖户在引种时没有经过认真的技术学习和正规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另外,在养殖时又不注重技术积累,不能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饲料量、饮水量、活动情况、大小便的变化,使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技术、管理的差异,其繁殖高、成活率、生长速度及经济效
5、益也相差许多。六、不注重猪种的质量 一些引种户因贪图方便与便宜,或被一些不法场家蒙骗,引进一些含纯种野猪血缘不到50%的特种野猪作为种猪,其外观、品质已与家猪相差无几,其抗病力、耐粗饲、瘦肉率、营养成份等方面都较差,因此,引种要慎重,建议从正规野猪育种场引种。饲养特种野猪有市场 当副食、蔬菜实现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后,人们逐渐发现其口味、味道、营养也在改变,这就使得温饱有余的人们对大鱼大肉更为厌腻。挑食的本性决定他们转向追求“土”菜和“野”味,这又与有限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产生了矛盾。专家提出,发展特种野生经济动物养殖是解决
6、这一矛盾的较好途径。 饲养驯化野猪或野猪杂交而产生的后代养大,直接食用或者利用他们体形大、粗放、生存能力强的特性,通过再次杂交并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现有畜禽品质,或深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特色的畜产品,已受到众多专家的关注。以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的野猪驯养与杂交,经过定向选择和反复提纯等现代育种学手段,大大提高了特种野猪的瘦肉率和产仔率。同时,从特种野猪的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瘦肉率等方面可以看出,驯养野猪饲养野猪是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措施之一。 此外,饲养特种野猪还是生产特色猪肉的一个有效途径。据了解,目前以资源
7、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的野生经济动物饲养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并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本是野猪与家猪交配生产野杂种猪比较早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日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猪肉供不应求,供货商只与旅社、饭店、宾馆契约生产。 特种野猪屠宰率达到81.6%,出肉率高。专家断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饲养野猪和驯化改良一代杂交野猪,生产出更多的特色猪肉必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特种野猪是一种保健肉。经有关单位送样在上海食品科学研究院检测,其后腿部分比一般家猪瘦肉率高出53.5%
8、。如果用杜洛克母猪与野公猪交配,量比一般家猪高1倍-1.5倍。生命科学家认为,亚油酸是人体生长所必须的一种氨基酸,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品摄取,他对人体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缺乏时,可使细胞中线粒结构发生差异,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表现为皮肤病变,生殖机能障碍和器官病变。 近年来,鉴于国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