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拔桩设计计算.doc

抗拔桩设计计算.doc

ID:51979706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1

抗拔桩设计计算.doc_第1页
抗拔桩设计计算.doc_第2页
抗拔桩设计计算.doc_第3页
抗拔桩设计计算.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抗拔桩设计计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抗拔桩设计计算1、设计依据中华人名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计算条件图纸给出筏板面积:2180.86m2,每平米浮力:10t/m2。则筏板所受总浮力为:21808.6t。2、计算给定地层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5.2.18-1)Uk――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i――破坏表面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u=πd;qsik――桩侧表面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本次计算根据勘察报告取值为45KPa;λi――抗拔系数,按照表5.2.18-2取值。本次计算λi=0.75。li――第i土层厚度,本次计算仅涉及粘质粉土⑥层,厚度10m

2、。2.1桩径d=0.6m情况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0.75×45×0.6π×10=636.17(KN)=63.6t2.2桩径d=0.4m情况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0.75×45×0.4π×10=424.12(KN)=42.4t3、根据群桩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所需要抗拔桩总数(5.2.17-2)其中:γ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表3.3.3确定安全等级,本次计算按照一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取值为1.1;N――基桩上拔力设计值21808.6t;Gp――基桩自重设计值。γs――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按照表5.2.2取值1.67。3.1

3、对d=0.6m桩总桩数1.1×21808.6≦63.6/1.67×n+0.25×π×0.62×10(根)计算置换率为桩间距(m)3.2对d=0.4m桩总桩数1.1×21808.6≦42.4/1.67×n+0.25×π×0.42×10(根)计算置换率为桩间距(m)4、对上述抗拔设计进行抗压验算4.1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2.2-3)其中:Qsk、Qpk――分别为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ck――相应于任一复合基桩的承台底地基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可表示为qck――承台底1/2承台宽度深度范围内(≦5m)内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Ac――承台底

4、地基土净面积;ηs、ηp、ηc――分别为桩侧阻群桩效应系数、桩端阻群桩效应系数、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按表5.2.3-1取用;(5.2.3)Aic、Aec――承台内区(外围桩边包络区)、外区的净面积,Ac=Aic+Aecηic、ηec――承台内、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按表5.2.3取用;γs、γp、γc――分别为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桩端阻抗力分项系数、承台底土阻力分项系数,按表5.2.2取用。4.2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因素计算当d=0.6m时,有Qsik=π×0.6×45×10=848.23(KN)γs=1.67;ηs=0.79364.3单桩总极限端阻

5、力因素计算(KN)其中: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psk――桩端阻力标准值;Ap――桩端面积。γp=1.67;ηp=1.49114.4复合基桩承台下土阻力因素计算其中承台平均土阻力极限值为qck=ηcfuk(5-16)这里fuk为承台下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次计算为170KPa;ηic=0.3336、ηec=0.7721;γc=1.65由于本次计算承台就是基础筏板,所以Aic=Ac、Aec=0.0。则有ηc=0.3336×1+0.7721×0.0=0.3336qck=ηcfuk=0.3336×170=56.71(KPa)ηc=56.71×2180.86

6、/630=196.312(KN)R=0.7936×848.23/1.67+1.4911×318.09/1.67+196.312/1.65=806.08(KN)群桩总抗力:ΣR=630×806.08=507830.4(KN)lkzxm638网友,您的资料我学习了一下,整体感觉思路清晰,但可能存在一下笔误。1、计算桩数的公式中,桩身自重只计算了桩的体积,而没有乘以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容重。因为自重占的比例较小,对结果影响不大。2、参数取值不太合理。把桩的抗拔摩阻力和抗压摩阻力取的一样,都为45kPa,一般抗拔小于抗压值。3、只计算了桩数,而没有布桩方式。有

7、了等效桩距外,还要根据布桩方式来计算实际桩距。一般采用等边三角形,则此时的桩距为de/1.03。4、根据实际布桩数(一般要多于计算布桩数,主要是考虑对称和布桩方便等因素)计算桩的抗压性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