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声音观察记录.doc

有趣的声音观察记录.doc

ID:51968576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0

有趣的声音观察记录.doc_第1页
有趣的声音观察记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有趣的声音观察记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游戏观察记录表主题名称:有趣的声音日期我的观察我的解读我的支持10月22日材料:相同大小的瓶子、每个瓶子装有不同数量的红豆(3粒、30粒、63粒(刚好装满瓶子))目的:1、通过摇一摇,感知物体振动发声的声音。2、通过声响判断声音的大小。建议:此处还应记录幼儿的行为实录。幼儿对摇动产生的声音非常感兴趣,他们会用力摇动瓶子,让瓶子发声更大的声音。(建议可放在观察中,并实录幼儿的细微的语言、动作、表情)★大多幼儿单一维度地认为,自己用力越大,声音就会越大。1、★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请幼儿先摇3粒红豆的瓶子,幼儿发现:瓶子发出轻轻地声音;再请幼儿要30粒红豆的瓶子,幼儿发现:瓶子

2、发出很响的声音。这时,幼儿认为:红豆放得越多,声音就越响。于是,我请他们摇63粒红豆的瓶子,幼儿发现:瓶子没有发出声音!这与他们原先的结论冲突了,于是,幼儿得出,豆子不能放得太多、也不能放得太满,声音才会响!11月11日这次为幼儿多提供了一个瓶子,既四个瓶子、四种刻度。幼儿会用手拿起一个瓶子放在耳朵旁摇一摇,然后放下,再换一个。部分幼儿用手拿起两个瓶子一起摇,一边乐呵呵地笑。优点:1、连续跟踪记录的方式,能够了解幼儿的经验获得的过程,棒!2、材料调整后的再记录,还能获得材料是否有效、适宜的信息。幼儿依然对振动的声响很感兴趣,他们会自发地同时拿起两个瓶子一起用力地摇一摇。优

3、点:认同你的分析,加油!建议:如果老师对单一信息进行的解读,(如上述“兴趣点”的解读)建议在“我的观察”中对此信息进行综合采集。如兴趣点、持续时间、人数等。为了提高幼儿的听辨力。我让他们带着问题再去摇“哪个声音最轻?”“哪个声音最响?”,四个瓶子的选择对他们是个挑战,听辨要求更高了,于是,部分幼儿会说:“这两个(30粒、40粒)一样响的。”这时,我们会将这两个瓶子从中挑出来,请他摇一摇再听一次。思考:幼儿的操作中依然沉浸在让材料发出声音。并未关注到声音与里面装的物品多少的关系。而教师已经试图让幼儿听辩四种声音。建议:1、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2、教师需把握材料投放的节

4、奏。11月24日为幼儿提供了摇铃、鼓、铃铛等多种好听的器具。幼儿会开心地摆弄这些器具,当个别幼儿发出的声音过大时,旁边的幼儿会说:“吵死了”建议:观察中并实录幼儿的细微的语言、动作、表情)虽然声音的主题已经开展了将近两个月了,但幼儿对声音的兴致还是蛮高。相比之下,同伴间的接触(记录接触的过程)更多了,他们敏感地感知声音的轻重(记录感知的过程),并马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幼儿的发展呢?这是我思考的问题。到生活中去!于★是,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轻轻地摇铃,听上去像什么的声音?”“像滴滴下雨的声音”“像风吹一片树叶”。“那用力的摇铃,听上去像什么的声音

5、?”“小鸭子嘎嘎”“青蛙咕咕的”“吼吼(指风),下来了”幼儿从声音回归到生活,用多彩的心编织了美丽的想象力。12月10日幼儿甲拿起圆球在手上看了看,自语:“这个是什么啊?”,然后看了看已经排好的保龄球,然后,她进行了第一次尝试,让手中的球朝着保龄球滑了出去,球没有击中保龄球。这期间,她的目光跟随着“球的运动轨迹”。接着她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她换了一个位置,球击中了一个保龄球。优点:观察记录较为详细。进步喽!1、幼儿第一次接触保龄球的游戏,有些陌生和好奇,本案例中幼儿是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解决了这一冲突。2、幼儿进行了两次尝试:第一次,她的目光跟踪的是“球的运动轨迹”,从这一线

6、索中,她进行了自我的判断和整合,潜意识中感到可能是选择投掷的位置不对,所以,她换了一个位置,成功地击中了一个保龄球。优点:1、认同你的分析。棒!2、期间教师没有贸然介入,好评!建议:建议教师将视角放大。(实录中的“幼儿甲”的方法是这样,其他孩子呢?)1、本次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进行了环境的潜在暗示和支持。幼儿对于游戏玩法是自我解决的,其背后是教师提供材料的暗示。比如,我预先摆好了每个保龄球的位置,并将圆球放在起点。这对幼儿有暗示的作用。思考: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会产生何种作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验。注意在实验中对所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深入思考建议:如果我“不预先摆好每个保龄球的位

7、置”他们会玩吗?怎么办?12月31日甲先按标志放好保龄球,然后开始用圆球投掷。第一次,她没有击中,她转过脸对我说:“歪了”,然后,她笑嘻嘻地捡回球进行了第二次投掷,她击中了。甲成功对准目标进行了投掷,对于圆球——滚动——目标——击中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基于此,我认为可以提高挑战性。于是,我建议她用“不规则的圆球”试试看。她拿起来“不规则的圆球”进行投掷,球并没有像她预想的那样滚动,她说:“奇怪,它转圈了(原地转圈)”“怎么不翻跟头(滚动向前的意思)”。这引发了她的认知冲突,也为下一次的科学探索埋下了伏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