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doc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doc

ID:51966856

大小:23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0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doc_第1页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doc_第2页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doc_第3页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doc_第4页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第一节钢的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

2、、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分类:(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     1、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     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和化学气相沉积等;     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一、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的目的:使钢奥氏体化(一)奥氏体(A)的形成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A1点则Wc=0.0218%(体心立方晶格F)Wc=6.69%(复杂斜方

3、渗碳体)当T上升到Ac1后Wc=0.77%(面心立方的A)由此可见转变过程中必须经过C和Fe原子的扩散,必须进行铁原子的晶格改组,即发生相变,A的形成过程。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有两个有利条件①此相界面上成分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②原子排列不规则,空位和位错密度高。     1、奥氏体长大由于铁素体的晶格改组和渗碳体的不断溶解,A晶核一方面不断向铁素体和渗碳体方向长大,同时自身也不断形成长大。     2、残余Fe3C的溶解A长大同时由于有部分渗碳体没有完全溶解,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全溶。

4、(F比Fe3C先消失)     3、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残余Fe3C全溶后,经一段时间保温,通过碳原子的扩散,使A成分逐步均匀化。(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奥氏体大小用奥氏体晶粒度来表示。分为00,0,1,2…10等十二个等级,其中常用的1~10级,4级以下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8级以上为超细晶粒。影响A晶粒粗大因素     1、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因此,合理选择加热和保温时间。以保证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组织。(930~950℃以下加热,晶粒长大的倾向小,便于

5、热处理)     2、A中C含量上升则晶粒长大的倾向大。二、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生产中采用的冷却方式有: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A在相变点A1以上是稳定相,冷却至A1以下就成了不稳定相,必然要发生转变。     1、奥氏体等温转变图:表示奥氏体过冷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过程中,转变温度、转变时间与转变产物量的关系曲线图。曲线形状与“C”字相似,所以又称C曲线。     2、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1)高温珠光体型转变:A1~550℃    

6、 (1)珠光体(P)A1~650℃粗层状约0.3μm<25HRC     (2)索氏体(S)650~600℃细层状0.1~0.3μm25~35HRC     (3)托氏体(T)600~550℃极细层状约0.1μm35~40HRC     2)中温贝氏体型转变:550~Ms     (1)上贝氏体(B上)550~350℃羽毛状40~45HRC脆性大,无使用价值     (2)下贝氏体(B下)350~MS黑色针状45~55HRC韧性好,综合力学性能好     3)低温马氏体型转变:Ms~Mf当A被迅

7、速过冷至MS以下时,则发生马氏体(M)转变,主要形态是板条状和片状。(当WC<0.2%时,呈板条状,当WC>1.0%呈针片状,当WC=0.2%~1.0%时,呈针片状和板条状的混合物)(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1.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共析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如图)连冷却转变图是表示钢经A后,在不同冷却速度的连冷却条件下,过冷A转变开始及转变终了时间与转变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2.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1)随炉冷P170~220HBS(700

8、~650℃)     (2)空冷S25~35HRC(650~600℃)     (3)油冷T+M45~55HRC550℃     (4)水冷M+A′55~65HRC3.马氏体转变     当冷速>VK时,奥氏体发生M转变,即碳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M(马氏体)。(VK——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     1)转变特点:M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Ms~Mf),M转变是在一个非扩散型转变(碳、铁原子不能扩散),M转变速度极快(大于Vk),M转变具有不完全性(少量的残A),M转变只有α-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