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52966
大小:952.50 KB
页数:81页
时间:2020-03-20
《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况1、项目名称: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2.1建设规模建设xx亩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其中:种植香樟xx亩,种植桂花xx亩,种植原生茶花xx亩,种植嫁接茶花xx亩,种植柚子大苗xx亩。年生产销售绿化苗木香樟xx株、桂花xx株、原生茶花xx株、嫁接茶花xx株、柚子大苗xx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建设投资xx万元,流动资金投资xx万元。建设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无形资产投资xx万元,科技等其他
2、投资xx万元。1.4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l055万元,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343.37万元,年平均所得税85.84万元,年平均净利润257.53万元;平均销售利润率24.41%,税后平均投资利润率30.84%。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1027.7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4.95%,静态投资回收期年4.95年(含建设期l年)。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生态效益。项目是绿化苗木种植,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将改善和促进项目地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实施后将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和人居环境。3、社会效益。项目通过雇用农业工人、收购籽播苗、-9当地
3、苗木经纪人合作营销等方式,可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600人就业,每年直接带动农户400户增收620万元。项目绿化苗木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技术示范,以及项目单位对当地农户的技术培训指导,可促进当地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间接带动苗木基地3000亩,带动农民l000人就业,带动农户400—600户增收2000万元。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本报告编制依据是: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关于2009年产业化经营种植养殖基础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意见》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国家农
4、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4、财政部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省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的要求,是项目地xx县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项目实施标准化种植,有利于提升苗木种植的科技含量,有利于项目地做大做强花卉苗木种植主导产业,发展当地经济;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引导当地农户发展苗木种植,带动农民致富;项目的实施,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绿化苗木,有利于周边县市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美化人民生活;项目的实施,有利益改善项目地生态环境。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实施
5、单位长期从事绿化苗木的科研、生产,聘请了一批园艺方面的专家教授长年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在绿化苗木的标准化种植方面,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良好,可实现年销售收入l055万元,年均实现利润343.37万元,年均所得税85.84万,净利润257.53万元,投资利润率30.84%。项目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省提出要在全省开展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活动,今年又在全省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为绿化苗木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的市场空间。3、风险评估项目风险主要是极端天气影响,如出现o8年的长时间低温冰冻天气,会对绿化苗木造成冻害。4、带动作用项目实行标准化科学种
6、植绿化苗木,有利于提升项目地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当地籽播苗的生产,引导当地农户发展绿化苗木产业,带动农民致富。项目通过与当地苗木经纪人的合作营销,可促进当地苗木经纪服务业的发展。5、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投资较大,以某公司现有财务能力,资金是制约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为此,需国家给予资金支持。6、结论与建议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项目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对项目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单位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可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建议该项目立项,并尽快落实资金。同时,建议项目单位在实施时注意
7、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绿化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去年下半年,在全省开展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活动。省建设厅要求各级建设(规划、房管、城管)行政主管部门从改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入手,要以人为本,塑造城市特色魅力和可持续发展,搞好城市规划和设计,使房屋建筑、道路布局、园林绿化、雕塑艺术与城市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古迹有机结合。同时要尽快疏散老城区过度密集的人口,改善老城区的人居环境;重视城市道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