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51769
大小:94.5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3-20
《内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科室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一、中风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腹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
2、)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保护。(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2)发生头痛
3、、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5.情志护理(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
4、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6.临证(症)护理(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可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三、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3.饮食以低盐
5、、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粗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二、眩晕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眩晕发作的时间
6、、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2.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梦证、肝肾阴虚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的者座椅、床铺避免晃动。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1
7、)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用。(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5.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2)对肝阳上亢、情绪宜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6.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
8、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三、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三、消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和形体消瘦为特征。以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胃、肾。糖尿病、尿崩症等可参照本病护理。护理评估1.既往饮食结构和习惯,家族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