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doc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doc

ID:51947455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0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1页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2页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3页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冋顾性分析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42例的病例及回访记录,42例患者共有患肢60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介入治疗:?动脉18例,单纯球囊扩张术10例,扩张后植入支架8例;骼动脉22例,单纯球囊扩张15例,植入支架7例;股浅动脉20例,单纯球囊扩张术4例,植入支架16例。术后随访一年,观察患者近期效果、并发症、远期效果情况。结果:57(95%)例手术成功,2例有血栓形成,经积极治疗顺利出医院,1例手术失败,行人工血管转流术。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针对性高,安全性高,

2、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丿邕o【关键字】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1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004-7484(2014)07-4713-02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饮食的改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外科常见的血管病之一。口前,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查明,临床治疗基木以对症治疗、抗凝治疗、抗炎治疗为主,效果差,外科手术风险高,手术复朵,许多病人拒绝手术,长期拖延,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祖国医学该病属于“脱疽”“脉痹”的范畴,治疗常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近几年,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

3、的效果。该治疗方式的微创性、直接性、可重复性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青睐。本文研究我院治疗的42例患者,并定期回访,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供临床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文章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42例,患肢60条,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43〜72岁,平均65.3岁。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麻木,皮肤呈青蓝色,苍白,静息痛,有间歇性跛行,其中7例患者可见足部溃疡、坏死。采用Fontaine分级,T期0例,Ha期9例,lib期11例,TTT期15例IV期7例。病程20天〜7年,平均3.1年,合并症为:长期吸烟史25例,糖尿病18例,高血

4、压9例,高血脂12例。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行ABI测定病变程度。1.2介入治疗完善相关检查,术前3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常规用药每天lOOing,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行介入治疗。病变在一侧的选择健侧逆行穿刺,对丁双侧病变或搏动不清的选择左腋动脉穿刺。穿刺成功置入5F导管鞘,经导管行血管造影[1],明确堵塞的位置、程度、侧支循环的情况,使用合适的导丝(常用0.035ih或0.018ih)缓慢通过狭窄部位,若遇闭塞情况可用尿激酶30万U脉冲法在30分钟内通过导管,改善后以5万U/h持续灌注2天,再次造影检查。动脉狭窄者根据不同血管的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扩张后造影

5、复查,效果良好可结束手术,扩张效果不满意则植入支架。骼动脉在球囊扩张后需常规植入支架。股-?动脉扩张后立即造影复查,避免出现附壁血栓、夹层、大于30%的狭窄。术后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抗感染及扩张血管治疗。出院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1OOmg/天,1年,西洛他哮1OOmg/次,一日2次,服用6个月。1.3中医治疗病变早期可无症状或劳累后肢体酸胀,休息缓解。早期病机为气滞血瘀[2],气行不畅,肝脾虚弱,痰凝血瘀阻塞血管。因此早期治疗重点在于化痰湿、健脾胃、活血通脉。屮期时病情进展,虚实夹杂,脾肾两虚,痰浊血瘀更甚,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肢端发凉,色暗紫,橈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常

6、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以化痰祛湿,健脾温阳,活血通脉为主。晚期以老年人居多,由于体质虚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寒的基础上阳虚瘀血更加严重,加之基础疾病,常出现溃疡、坏疽。治疗重在温阳通脉。2结果60例手术中57(95%)例手术成功,2例有血栓形成,经积极治疗顺利出医院,1例手术失败,行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并发症3例,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停用抗凝药物,给予积极治疗好转,2例在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斑,观察7天瘀斑基本吸收。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回访一年,无患者死亡,单纯球囊扩张术患者1例出现复发,植入支架者术后良好。3讨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发生于大动脉、中动脉[3],且随年龄的增

7、加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初步认为与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索有关。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出现活动后肢体酸胀、间歇性跛行、皮肤岀现溃疡、肢端出现坏疽等,重者需耍截肢,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的内科治疗主要以抗凝、抗血小板、抗感染为主,效果差。对于该病,近几年我院采取介入治疗的方式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木组病例研究可见60条患肢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达95%,近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术后随访观察,远期预后较好。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