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35185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9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注意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第()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C)A.第二学段B.第三学段C.第四学段2.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A)A.认知水平B.知识水平C.领悟水平3、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A.)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A.综合理解B.品味语言C.感受形象4
2、、要坚持()和()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A.A.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B.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C.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5、在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字的习作。(C.)A.16;2;600B.12;1;650C.14;1;5006、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C.A.学生、教师B.教科书编者、文本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7、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
3、上。B.A.80;260B.240;400C.60;1008、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和浏览。CA.速读B.诵读C.略读9、()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的过程中进行。A.A.学生;教师;师生平等对话B.教师;学生;师生平等对话C.学生;教师;自主、合作、探究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突出学生的(),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A.A.合作、自主性B.合作、创新性C.团结、自主性二、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4、。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3、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
5、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6、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7、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8、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
6、资源.)。9、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10、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三、简答题1、《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要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
7、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8、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四、教学案例分析 1、试以“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程序: (1)让学生明确“经历”的内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