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304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5
《仔猪副伤寒诊断与防控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仔猪副伤寒诊断与防控措施 摘要: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介绍了仔猪副伤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鉴别诊断并提出要科学综合制定防控措施,以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仔猪副伤寒;流行病学;典型症状;鉴别诊断;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41-02目前养猪业发展非常稳定,经济效益很可观。然而仔猪副伤寒病却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根据科学
2、的诊断,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该病常发生于1~3月龄仔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常在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发生;寒冷、气候多变、阴雨连绵季节多见发生;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多种致病应激因素存在时常发生。2临床症状败血症型仔猪副伤寒的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5℃,先便秘后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常因腹痛而弓背尖叫。耳、腹部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后期青紫色。结肠炎型病猪的便秘和下痢反复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暗绿色,呈粥状,有恶臭。病猪脱水,极度消瘦。病情严重时病猪可排出大量血便
3、。3剖检变化败血症型病死猪全身淤血并见瘀斑形成,实质器官淤血并见点状出血点,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和出血,小肠壁菲薄,内含大量气体和淡黄色物质,肠壁有点状出血。结肠炎型病死猪,剖检见盲肠和结肠壁的淋巴小结肿胀、坏死,病与渗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融合形成一层灰黄色或深绿色麸皮样假膜,坏死组织脱落后可形成溃疡。若继发巴氏杆菌感染,则导致肺脏膨大、充血、水肿,大面积甚至一个大肺叶均呈现出血性炎性变化。4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验。ELISA和PCR也可以用于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5鉴
4、别诊断5.1流行病学5(1)猪瘟又名猪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2)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以炎热多雨的季节发病较多,主要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3)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1~3月龄的仔猪,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不高,流行缓慢。5.2临床症状(1)猪瘟常常突然发病,表现为稽留高热,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耳根、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
5、等处皮肤出现出血点,病猪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黏液。(2)猪丹毒与急性猪瘟很容易混淆,但患猪丹毒的病猪很少发生腹泻,耳根、腹部、两腿内侧皮肤出现特征性的俗称“打火印”的疹块。(3)仔猪副伤寒病猪拉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粪便带血,有腥臭味。猪慢性副伤寒反复下痢,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肤有紫斑。5.3病理变化5(1)猪瘟病猪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以淋巴结、肾脏、膀胱、脾脏、喉头、胆囊和大肠黏膜出血最为常见。肾脏色泽变淡,皮质上有针尖状至小米状的紫红色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全身
6、淋巴结充血,切面呈大理石状;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口有钮扣状溃疡。(2)猪丹毒以全身出现败血症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胃和小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肾脏淤血肿大。(3)仔猪副伤寒。病猪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有黄色或灰白色的点状坏死灶,脾脏肿大呈暗紫色,肺脏有灰黄色干酪样结节,大肠壁增厚,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6防控措施6.1预防措施6.1.1药物保健药物保健是预防沙门氏菌的首选方法。具体方案为每吨料及每吨饮水中添加银翘散1kg,断奶当天开始使用,连用7d。6.1.2疫苗免疫对1月龄以上哺
7、乳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预防,肌肉注射或口服,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方法使用。6.1.3加强饲养管理5由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因此,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是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饲养管理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以减少感染机会。哺乳及培育仔猪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饲料,防止突然更换饲料。6.2治疗措施(1)应用30%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075mL;每日一次,连用3~5
8、d。(2)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5m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d。(3)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甲基异恶唑药物(SMZ)等与抗菌增效剂(TMP)按5:1混合,按每千克体重25~3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3~5d。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