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doc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doc

ID:51928212

大小:423.0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19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doc_第1页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doc_第2页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doc_第3页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doc_第4页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2、规范(GB50204-2002(2010版)三、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1模板工程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模板一般质量通病:3.1.1轴线位移3.1.1.1通病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实际轴线位置有偏移。3.1.1.2原因分析(1)测量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19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2)轴

3、线测放产生误差。(3)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1.1.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

4、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

5、的范围内。3.1.2标高偏差3.1.2.1通病现象测量时,发现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3.1.2.2原因分析(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19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3.1.2.3防治措施(1)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测量水准点经换人测量闭

6、合后才能施工,需经常检查水准点是否被破坏。(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3.1.3结构变形3.1.3.1通病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3.1.3.2原因分析(1)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直撑部分地基下沉。(4)预留孔洞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

7、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5)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6)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7)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3.1.3.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

8、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19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3)模板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