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157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5
《论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钢筋混凝土梁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可供参考。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1、钢筋混凝土梁裂缝产生原因探究裂缝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其实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事实上,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而繁多,有时甚至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1收缩引起裂缝在工程施工实际中,混凝土因收缩引起裂缝是最常见的。这类收缩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剧烈,分子链逐渐形成,
2、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二是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7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一般较小,且纵横交错,呈龟裂状。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度与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收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强度和抗裂要求。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应在工程实践中多进行试验对比研究,以确定合理的外加剂类型及掺量。1.2基础变形引起裂缝由于基础的变形,使结构
3、中产生附加应力,当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时,便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要避免这种现象,应切实现掌握地质情况,踏踏实实地进行地质勘察,收集严密的监控基础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止基础变形措施。1.3施工不当引起裂缝在结构混凝土浇筑及预制构件制作、吊装、运输的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管理不善,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主要原因有:①在绑扎多层钢筋骨架中,上层钢筋受到踩踏,使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等不均匀现象,导致构件有效高度减小,形成方向与受力钢筋垂直的裂缝。②施工时拆模过早,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
4、用下产生裂缝。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不均匀现象,出现蜂窝、麻面、空洞,成为裂缝的起源。④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创成坍落度过低,致使出现收缩裂缝。⑤混凝土养护环境达不到要求,致使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1.4荷载过大引起裂缝7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时均有特定的承受荷载限制,如果结构承受过大负荷,超出其允许范围就容易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是混凝土结构破坏的开始,如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设计阶段,结构设计时荷载漏算,计算模型不够合理,受力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符,配筋计算有误,设计断面过小等都有可能使结构混凝土
5、产生裂缝。在施工阶段,过多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对预制结构不考虑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转起吊,不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都有可能使结构混凝土产生裂缝。在使用阶段,承受的荷载超出设计范围,受到剧烈碰撞,发生大风、地震等,都有可能使结构混凝土产生裂缝。2、钢筋混凝土梁裂缝防治措施2.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裂缝危害随着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技术也在向功能型和智能型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参建的技术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充分认识裂缝产生的危害,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组成、各种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新工艺、新
6、过程的学习了解。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工程中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施工措施,与施工班组研究讨论,共同努力实现控制质量目标,有效地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72.2加强设计质量监控,做好施工方案设计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预控的重要环节。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汇同建设、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共同熟悉图纸,充分了解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意图,做好技术交底。另外还要对装料顺序、搅拌时间、浇筑点坍落度、入模温度、流程部位进行规划,对模板进行设计,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7、2.3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对进场的建筑材料一定要把好关。混凝土在浇筑至硬化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水化热,水化热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应尽量采取措施降低水化热。一是尽量选用水化热较小的水泥品种,必要时可以加入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散热,或加入适当的减水剂,改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二是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细骨料宜用干净的中砂或中粗砂,粗骨料宜用粒径较大、连续级配好的石子,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石。2.4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72.4.1
8、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其运输延续时间受混凝土温度高低限制,当混凝土温度20℃~30℃时,不超过1h;10℃~19℃时,不超过1.5h;5℃~9℃时,不超过2h。混凝土从卸料、运输到泵送完毕时间不得超过1.5h,夏季还应缩短。泵送过程中,泵的受料斗内应充满混凝土,防止吸收空气形成阻塞。2.4.2混凝土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