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沃登编辑—基于SCI的理工大学学术能力比较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沃登编辑—基于SCI的理工大学学术能力比较研究[摘要]科技论文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衡量机构学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机构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对所选取的七所理工类院校的发文量、被引量和发表期刊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初步分析这七所院校的学术能力。 [关键词]学术能力;被引量;期刊影响因子 学术论文是衡量大学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指标。SCI是目前国内评价学术影响力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定量和易操作的评价指标。因而,被SCI收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一
2、个国家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的科研实力、评价科研单位学术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指标[1]。但是仅以此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机构的学术能力与学术影响力。本文试图通过被引量和发文期刊影响因子对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1SCI年收录论文总量 本文选取我国“211工程”大学中七所以理工大学命名的院校: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通过分析它们2004—2008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情况,对它们的学术能力做出对
3、比。选取的资源是SCI数据库,统计时间是2009年5月9日。采用检索式:地址=(学校名称)、AND出版年=(年份)、AND文献类型=(Article)。 表1是各大学2004—2008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为了更直观地看到这七所院校的论文数量变化情况,我们设计了“七所院校2004—2008年SCI论文收录数量变化图”(见图1)。 图1七所院校2004—2008年SCI论文收录数量变化图 从图1可以看出,这五年来,七所学校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均逐年递增。其中,增长最快的大连理工大学2008
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1501篇)是2004年(641篇)的3.41倍,增长最慢的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708篇)也达到了2004年(345篇)的2.05倍。这充分说明,七所院校近年来的总体科研水平逐年提升,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同时还说明,七所院校重视SCI论文收录量,所制定的各项鼓励科研人员的奖励措施成效显著。 2SCI年论文被引总量 年SCI论文收录量是从数量上对学术能力进行评价,若要更全面地比较,还应该从各校的年SCI收录论文被引量进行分析。被引量可以更客观地反
5、映该机构年SCI收录论文总体的影响力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该机构在学术界的作用和地位,也间接地反映了所发表论文的质量与水平。因为2008年的论文发表时间过短,被引频次还不足以反映被引影响因子,所以在表2中我们只是统计了2004—2007年各高校SCI收录论文的被引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到,七所高校的年SCI收录论文被引量呈现下降趋势,被引量并没有随论文收录量同步增长。这说明虽然七校SCI收录论文数量急剧增长,但论文质量并没有相应提高,有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3篇均被引量 由于被SCI收录的论文数
6、量与总被引量往往会呈现正比关系,若仅对SCI收录论文的被引总量进行统计,还不足以反映论文影响力。所以,我们在统计收录总量及被引总量的同时,也对它们SCI收录论文的平均被引量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就是七所院校每年SCI收录论文的被引量除以当年该校SCI论文收录量,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到,即使不考虑因论文发表时间过短而造成引用量不足的2007年,从2004—2006年,七所大学SCI收录单篇论文的年均被引量依然逐年下降。这说明,尽管这七所大学的年SCI论文收录数量在逐年递增,但单篇论文质
7、量正在逐年下降。尽管有几所院校的年均论文被引总量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远远低于SCI收录的论文增长速度。单篇论文平均被引量是每个高校2004—2007年收录论文的被引总量与收录论文总量之比。按照单篇论文平均被引量算出结果,华东理工大学排在第一,接下来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说明华东理工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虽然SCI收录论文总量较少,但两所学校所发表的论文质量较高,受到学术界更多的认可。 4影响因子和平均影响因子 4.1影响因子 期刊的影响因子(IF)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质量评价指标。
8、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刊载的文献总体被引用率越高,可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2]。《期刊引证报告》(JCR)是评价期刊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本次研究发文期刊影响因子就是采用了JCR的数据。本文采用JCR提供的2006年和2007年的IF,以期刊这两年的平均数作为该期刊最终的IF,对于只能查到一年IF的期刊,就选用该数据为最终的IF;对于JCR没有收录的期刊,它的IF确定会根据该校的发文平均水平确定。具体的算法是统计该校在该年发表期刊数和所有IF之和,用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