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

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

ID:5191023

大小:3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05

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_第1页
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_第2页
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_第3页
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_第4页
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研究  摘要:以四川省大渡河枕头坝电站库区S306线淹没复建公路工程K13处倒悬危岩边坡处理为依托工程,在系统的边坡工程地质勘查、岩体结构、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两种处理方案,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两种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倒悬危岩;边坡处理;技术经济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U213.1+3文献标识码:A0引言S306省道为四川省10条横向省级干线之一,起于乐山,经峨眉、新场、峨边、金口河、乌斯河,到汉源。其中“金口河~乌

2、斯河”段(简称金乌公路段)的金乌公路曾于2000年~2003年进行改建,于2003年底建成,该段公路部分路段位于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库区,既是电站左岸交通道路,同时又是连接金口河区、汉源县的重要交通线,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建成蓄水后,该段公路将被淹没。按照2006年国务院令第471号公布的“三原原则”(原规模、原标准或者恢复原功能)以及水电站重大件运输要求,同时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铁路设计规范》(TB1110003-2005)的相关要求,复建S306公路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4

3、0km/h;路基宽8.5m;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建桥梁、涵洞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改扩建隧道建筑限界为9.0m×5.3m。1工程概况S306线淹没复建公路工程K13段工程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公路边坡高,且坡度陡,局部倒悬直立。裂隙特别是卸荷裂隙较为发育,危石、危岩体普遍存在。且具有分布位置高,体积大,施工安全问题突出。另外,在玄武岩地区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玄武岩本身具有裂隙发育的特点,边坡开挖后,坡面与缓倾角裂隙面组合多构成新的危岩体,而且具有分布位置高,体积大,危岩稳定性差。11S306复建公路桩号K12

4、+967~K13+80m段内侧边坡,涉及高程630~710m,自然坡度70~85°,局部倒悬、直立,在710m高程上有一个宽缓平台,覆盖层厚1~2m,为崩塌堆积、坡残物堆积混合物,即碎石、块石夹粘土,结构松散。该段边坡为岩石边坡,地层岩性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浅灰色、灰白色渣状白云岩、渗流豆状白云岩和藻纹层厚层、中厚层白云岩,岩层产状为N45°W/NE∠8°~12°,向山体内侧倾斜。卸荷裂隙比较发育,其中,主要裂隙有两组:①N35°W/SW∠75°,宽1.0~4.0cm,延伸长10~15m,切割深35~40m,无充填,具有外

5、宽内窄逐渐变小的趋势;②N75°W/SW∠75°,宽2.0~5.0cm,延伸长3~5m,切割深5~10m。边坡由于岩体裂隙与层面组合,有三种形式的危岩体分布:1)深层危岩体分布于桩号:K13+008~K13+050m,EL637~670m段,宽5~6m,裂隙张开宽度2~5cm,涉及范围10~20m,下部岩体已经脱空,边坡已形成倒悬,危岩稳定性差;2)浅层危岩体分布于K12+967~K13+005m,EL630~660m段:宽0.8~1.5m,裂隙张开1~4cm,涉及范围6~12m,与母体危岩大部分分离,危岩稳定性差;3)

6、危岩体当下部岩体脱空后形成“太阳帽”分布于K13+008~K13+080m,EL635m段,层状岩体仅靠悬臂支撑,岩体受长期风化变形脱落,发生掉块。总之,K13处悬体规模较大且后缘边界拉裂明显,临空条件较好,稳定性差,失稳塌方的可能性较大,施工期和运行期安全隐患大。K13处边坡状态如图1所示。图1边坡深层危岩体2处理方案2.1爆破处理方案2.1.1方案设计S306复建公路桩号K12+967~K13+080m段边坡处理方案设计如下:11K12+967~K13+008m段浅层危岩体采用锚喷支护进行处理,锚杆采用Φ25、L=4

7、.5m砂浆锚杆,间排距2m×2m,挂Φ6.5@200×200mm钢筋网,喷10cm厚C20混凝土。K13+008~K13+050m段深层危岩体采取微振爆破钻爆清除处理,使边坡达到平整和稳定;若爆破边坡不够完整有碎石则喷C20混凝土防护。K13+050~K13+080m段危岩体下部脱空部分进行挂网喷锚封闭,防止岩体继续风化变形。锚杆采用Φ25、L=6m砂浆锚杆,间排距2m×2m,垂直脱空坡面布置,挂Φ6.5@200×200mm钢筋网,喷10cm厚C20混凝土。方案具体布置如图2所示。图2S306线K13处爆破处理方案图3S

8、306线K13处支撑墙锚索支护方案2.1.2微振爆破钻爆施工方法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图要求,路堑边坡爆破设计规定爆破振速控制在5cm/s以内。依据《爆破安全规程》,可以初步计算边坡开挖爆破炸药安全用量。在确保既有成昆线隧道二次衬砌爆破振速不大于5cm/s的条件下,根据与成昆线的距离计算得出危岩高边坡开挖时的每段别最大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