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09148
大小:13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8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百科名片 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图植物分类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的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纷繁复杂的植物界分门别类一直鉴别到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目录植物分类学简括1.植物分类学2.背景知识3.12个主要等级(阶元)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1.植物分类学的意义2.植物分类学思想和分类学方法3.植物分类的等级4.命名法规5.植物检索表(Key)编制和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植物分类学简括1.植物分类学2.背景知识3.12个主要等级(阶元)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1.植物分类学的意义2.植物分类学思想和分类学方法3.植
2、物分类的等级4.命名法规5.植物检索表(Key)编制和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分类学简括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和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背景知识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0000种左右)。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植物分类学内容由三方面组成,
3、它的研究对象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 分类(Classification) 鉴定(Identification&determination) 命名(nomenclature) 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为了分类各个植物类群,人们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的等级单位。了解和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阶层)是分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12个主要等级(阶元) 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
4、CBN)为(The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的缩写。有关绿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个主要等级(阶元)(Category)。主要分类阶元如下: 门Divisio或(Phylum) 纲Classis(class) 目Ordo(order) 科Familia(Family) 族Tribus(Tribe) 属Genus(Genus) 组Sectio(Section) 系Series(Series) 种Species(Species) 变种Varietas(Variety) 变型Forma(Form)编辑本段植物
5、分类学基础知识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1.人类衣食住行的需要: (1)人类生存的需要 (2)经济发展的需要 (3)健康长寿的需要 2.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1)植物分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①资源清查——植物志的编写 ②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 ③探讨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A、物种的实质及形成机制 B、各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2)其他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植物地理学 植物生态学 地植物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化学 植物资源学 环境植物学 园林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 资源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思想和分类学方法 (一)植物分类学思想 植物分类学思想的
6、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 分类学史三个时期: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30)(李时珍、林奈) 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亚当森、裕苏、拉马克、德堪多、本瑟姆、虎克)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艾希勒、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佐恩、诺·达格瑞、斯特宾斯、田村道夫) 四个最引人注目的系统: 1.Cronquist系统(1968,1979,1981) 2.Takhtajan系统(1953,1966,1969,1980) 3.Hutchison系统(1926
7、,1934,1948,1959,1973) 4.田村道夫系统(1974) 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将双子叶植物分为草本支和木本支,分别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原始起点,平行进化。认为柔荑花序类植物比较进化,,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进化,起源于毛茛目。代表着被子植物起源学说中的真花学派。 (二)植物分类学方法 (1)经典的方法:标本室核对,文献资料,形态解剖学——形态学分类 (2)现代实验分类学方法 1.栽培观察试验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