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04633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8
《曹鼐是稀里糊涂地死于土木之变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曹鼐是稀里糊涂地死于土木之变吗——怒斥某些“戏说”现象李苏现历史岂能戏说。《大众日报》2011年8月5日《辞职“复读”中状元》(作者:王离京)-.:讲述明代状元曹鼐死于土木堡之变时说:“随同出征的曹鼐也倒了大霉,稀里糊涂地死在了乱军之中,时年只有四十七岁。”窗体顶端说实在的,作为曹鼐的同乡,看后很不舒服,一是曹鼐作为殉国英烈,不应这样戏说,二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一、曹鼐明了时局,在土木之变中反复谏阻明英宗亲征。(《明朝科举殿试探析》作者:王雄,内蒙古大学)首先请看《明史》对曹鼐的记载,《明史》列傳第五十五:“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
2、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硃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硃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詈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明史》卷三十二《土木之变》学士曹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怒曰:“倘有此,亦天命也!”于是井源等报败踵至。会暮,复有黑云如伞罩营,雷雨大作,王振恶之。会前军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镇守大同中官郭敬密言于振,势决不可行,振始有还意。明日班师,大同总兵郭登
3、告学士曹鼐等,车驾入,宜从紫荆关,庶保无虞。王振不听。”“十五日壬戌,敌遣使持书来,以和为言。遂召曹鼐草敕与和,遣二通事与北使偕去。”《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英宗将北征,仲和时已老,学士曹鼐问曰:“驾可止乎?胡、王两尚书已率百官谏矣。”曰:“不能也,紫微垣诸星已动矣。”曰:“然则奈何?”曰:“盍先治内。”曰:“命亲王监国矣。”曰:“不如立储君。”曰:“皇子幼,未易立也。”曰:“恐终不免立。”再看有关古籍,《国朝献徵录》卷之十三(明,焦竑编)《大学士曹文襄公鼐传》:“振益骄恣强愎,挟令进兵。成国公朱勇膝行听命,户部尚书王佐竟日跪伏草中,噤无一语,惟钦天监正彭德清首
4、斥振曰:“象纬示警不可复前若有疏虞陷乘舆于草莽谁执其咎?”鼐继之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繫宗社安危,岂可轻进?”振怒詈之曰:“傥有此,亦天命也”《于谦和北京》(赖家度李光璧著)《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促使大明重修长城》中的说的更明白:“当时人心惶惶,大同参将郭登急向内阁学士曹鼐建议,让皇帝从紫荆关退兵,可保安全。曹鼐特别奏报朱祁镇,王振执意不听,明朝大军只得向东退走。”《燕赵晚报》2006年10月09日第B01版《状元宰相曹鼐》(作者:陈立君):“诸位大臣请求皇帝班师回朝,王振坚决不同意,督促军队继续前进。并罚力谏回朝的大将、尚书等官员跪在草地中直到天黑。钦天监正彭德
5、清观看天象后也说有危险,王振骂道:“你知道什么!若真有危险,亦天命也。”曹鼐说:“我们臣子死了固不足惜,皇上一身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王振还是不听。此时前方不断传来战败的报告,王振害怕了,这才接受曹鼐的建议向紫荆关方向后撤。”二、史书皆称曹鼐“疏通俊爽”、“明敏爽朗”、“明敏之才”。《立斋闲录》(明·宋端仪):曹鼐,“为人疏通俊爽”。“杨文贞公嘉其志,荐入经筵。复入内阁与政,士林荣之。自杨文敏公没后,议大事多决于鼐,明敏之才颇相类焉。虽王振恣横,亦曲加礼敬。”曹鼐少年豪爽,有大志。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能诗善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高
6、中状元,时年31岁。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正德五年(1441)由宰相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曹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不能视事,阁务多由曹鼐处理。”英宗因其贤德,进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但英宗昏庸,奸阉王振擅权,“王爵天宪,悉出其口,生杀予夺,任己爱憎”,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压制百官。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拒绝求婚为借口,举兵入侵山西大同,王振竭力主张英宗“御驾亲征”,同时
7、擅自调集大军。曹鼐和兵部尚书邝、兵部侍部于谦认为朝廷毫无准备,不能仓促亲征,但英宗不听劝谏,在王振的挟持下亲征。曹鼐殉难,“土木之变”。一年后,英宗被放回。英宗复位后,感念曹鼐忠直,为国捐躯,追赠太傅。曹鼐在阁任相十年,“明敏爽朗,临事果断,能言善辩。王振专权,人莫敢忤,杨士奇死后,唯鼐尚能随事调护,所言多见从。”窗体底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