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8334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5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和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和防治措施 摘要:文章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类型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而又积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五项措施,希望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1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差,需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严格控
2、制裂缝开展的一种混凝土结构。7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较厚、体形较大、钢筋较密,且混凝土用量较多,施工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连续浇筑,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较大;此外,还需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层建筑、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水工构(建)筑物以及现代工业生产等许多工程领域。2裂缝产生的原因2.1裂缝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分为很多种类型,常见裂缝的分类方法有:1)按裂缝大小程度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宏观裂缝是指肉眼可以看见的裂缝,有贯通的,也有未贯通的,对建筑结构的危害严重,须引起重
3、视;微观裂缝只能用特殊的检测仪器才能观察到,不贯通也不连续,对主体结构无较大影响。2)按裂缝引起成因分为结构性裂缝和材料性裂缝。前者是由于给结构施加一定程度的外力所引起的;后者则是混凝土自身材料的收缩和缺陷导致的裂缝。3)按裂缝出现时间分为凝固前裂缝和凝固后裂缝。凝固前裂缝是新浇灌的混凝土在振捣结束后,由于骨料下沉受到钢筋的阻碍所产生的裂缝,其顶部较宽、向下变细、深度很浅;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泌水和表面水分快速蒸发,产生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既宽又密的裂缝,即凝固后裂缝。4)按严重程度分为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表面裂缝对结构没有太大影响,贯穿裂缝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引起钢筋
4、锈蚀,造成渗漏,降低了结构的耐久性。72.2原因分析1)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抗压强度是抗拉强度的十倍,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拉应力远远大于抗拉强度,促使混凝土构件出现开裂。2)大体积混凝土的标号一般止较高,多用于基础工程。由于内部温度在施工期间很难散发出去,加上基础的配筋量较小,多采用大直径钢筋,当混凝土收缩时,在钢筋表面会出现辐射性的裂缝。3)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由砂、石、水泥、水等组成。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随着混凝土的慢慢硬化,体积开始出现不均匀的变形;水泥收缩很大,而骨料收缩很小,不对等的收缩速率,破坏了彼此相勺二之间的约束应力,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
5、或表面出现微裂现象。4)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断面尺寸和受力存在一定差异,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很容易导致构件在刚度、配筋率、内外温差等方面出现差异,从而引起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某种程度的断裂。5)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受到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持续作用和上部构件荷载作用的共同影响,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导致构件开裂。7总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有设计方面的、材料方面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现场施工及养护方面的、使用(外界因素)方面的等。3防治措施3.1设计方面1)配合比。合理的配合比是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基本保障。选配的原材料须满足标准规范要求,骨料级配、
6、水灰比、外加剂、用水量等都要严格把控,并对配合比进行适当优化。2)增配构造筋。为了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宜选用直径小、间距密的配筋形式,且全断面的配筋率控制在0.3%-05%为宜。3)防止应力集中。为有效避免混凝土的薄弱部位由于外力作用而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在设计时,应重点对此部位采取增强措施。4)合理设置暗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暗梁,可以有效提高构件边缘部位的极限抗拉强度,避免过旱出现裂缝。5)科学布置后浇带。在正常施工作业条件下,后浇带的间距宜为30m左右,浇筑时间应大于2个月。3.2原材料控制71)水泥。宜选用水化热小、收缩性小或具有微膨胀性、铝酸三钙含量较
7、低、硅酸三钙含量较低的低热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减少混凝土内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2)粗、细骨料。骨料应具有线膨胀系数小、弹性模量低等特点,且级配优良,尽量采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量。3)粉煤灰。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控制水化热,有效减少碱骨料反应,可掺入适量的粉煤灰。4)外加剂。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和引气剂,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显著降低,坍落度得到明显改善。3.3施土过程控制1)搅制。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确保原材料计量准确,控制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不采用“外掺,“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