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70066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7
《工程机械技术发展趋势(最终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机械技术发展趋势各位在座的同行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工程机械发展发展趋势的看法。根据行业统计数据,2009年,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冇1400多家,从业人员33.85万人,全行业销售收入达3157亿元;201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4367亿元,截止2011年全年,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968.87亿元,同比增长35.73%;实现销售产值5792.26亿元,同比增长35.56%。总体來看,工程机械行业这几年确实发展很快,我们多数的企业在规模、形式方面已经像模像样了,但在内涵方面还缺乏积淀;在技术研发方面多数采用跟随式;管理也比较粗放,在
2、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积淀不够。所以,我们必须避免浮躁心态,沉下心来做事。主要解决以下比较突出问题:一、发展现状:1、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高,在整体技术水平上来说,专业的知识程度不够,经济的收益比较差经,基础件的企业技术含量低。大多数企业在科技的投入不够,独立自主开发能力比较薄弱。原材料及相关技术落后,工艺及工艺装备水平低,制约了基础件的发展。2、企业制造能力有待提升,我国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总体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10年,制造能力较弱,成品率低且质量差;口前存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水平低、能耗高、周期Q效率低、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缺乏高精度复杂零件的工艺实践,未形成成熟的工艺
3、规范。3、技术研发相比企业发展规模的滞后,口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呈现突破乏力。廿前,我国工程机械拥冇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少,在许多高端产品领域未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4、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有待提升,主机面临“空心化”;工程机械屮的高端主机和成套设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混凝土机械所需的高端底盘、核心液压元器件、高效大功率发动机等全部需耍进II;人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5、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价值链的高端缺位;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过度依赖单机、实物量的增长,为用户捉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
4、承包、远程诊断维护、产品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技术进步,必须依靠转变发展方式,这就为发展工程机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技术发展趋势展望工程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设计理念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设计方法由二维AUTOCAD转变为以PRO-E为代表的三维设计,CAE分析中有限元计算的应用逐步转变为系统化的冇限元计算,验证方式由用户验证逐步转变为批量前的规范试验。新产品开发方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试制试验及批量商品化投产。未來,在市场和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将趋向于高质量、
5、高可靠性、安全节能、服务。1、实现产品高质量、高可靠性目标(1)杜绝设计缺陷,通过充分应用冇限寿命设计、疲劳强度设计、安全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设计、拓扑优化设计、轻量化设计等先进设计方法來提高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可靠性。(2)提高国产配套件和基础零部件的质量,夯实基础产业,重点解决轴承、齿轮、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及大型铸锻件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3)走岀低价格无序竞争的怪圈,国内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集约化等方面下功夫,降低生产辅助过程中的经营成本,尽快走出低价格竞争的怪圈。(4)提高企业的制造技术,夯实产业基础,整合区域资
6、源配置,提高集约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专业化的协调发展。向绿色制造方向发展,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能耗;结构轻量化,采用新材料与新结构。如我公司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制造工艺向不断产生新型加工方法以及复合工艺方向发展,如我公司新型研发的700-900MPa高强钢焊接技术;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以先进制造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现代传感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实现高效、高品质、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生产的下一代制造装备。如我公司研发的流水线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承载25吨以上的重装AGV自动导引车及其控制技术,通过虚拟数字化工厂,虚拟环境实现设计、制造、检查产品。(1)严格把好外
7、■办件
8、的产品质量,将其纳入企业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屮;从设计开始对供应商厂家进行全流程的设计开发过程监控,在制造环节进行严格定期产品审核和体系审核,在验收环节,督促供应商的自检能力满足要求,同时对产詁进行批次检验和鉴定,全过程控制零部件的产品质量交付,杜绝不良产品进入主机厂。2、提高安全、节能、环保要求未來产品对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维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完成提高整机可靠性任务之后,产品发展的重点在于增加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程度,努力完善产品的综合性能,改善驾驶人员的工作条件,向节能、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