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ID:5185982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5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_第1页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_第2页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_第3页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_第4页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中小城市的城市规模、结构变化与大城市有着差别,其城市道路交通也表现出个性特点。本文针对中小城市交通模式、组织方式、道路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提出了道路交通规划中的解决对策,以便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能适应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优化设计;公共交通规划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小城市与大城市一样面临着来自交通拥堵与环境恶化的压力,但是由于在发展背景与客观条件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小城市如果照搬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则效果欠佳,甚至可能导致

2、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分析中小城市交通和研究改善对策必须根据中小城市独特的发展背景与实际情况。一、中小城市的城市特征(一)、城市空间布局特征7中小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同大城市截然不同。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综合功能完善;中小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一般比较低,建筑密度也较低,即便是开发强度较高的地区功能也非常单一,而且很多用地富裕的城市片面追求建设新城区或经济和技术开发区以扩大城市建设面积,开始“摊大饼”式的城市用地发展模式。而受到自然环境限制,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的中小城市,城市发展格局才会呈现出群组形态。实践表明,中小城市的开发密度过低不利于公共交通的

3、运营,开发密度过高又会引起客流过于集中,降低公交服务水平。中小城市早期往往是依靠过境公路或铁路场站发展而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逐步扩大,由此带来公路或铁路场站两侧严重城市化,渐渐呈现出以过境公路或铁路场站为轴线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是交通事故频发,噪音、尾气及扬尘等环境污染严重,且随着机动车出行的增加也将对城市交通的组织与管理带来问题。(二)、历史及自热背景特征历史及自然资源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因素之一,中小城市由于街道狭窄、城区河流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城市搬迁困难,限制了城市用地以及交通设施的建设。二、中小城市道路交

4、通规划设计分析(一)、出行特征中小城市受城市用地范围的限制,居民出行规律同大城市相比较就有以下几点不同:71、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在2~5km范围内,且以步行、自行车(包含电动车)和摩托车为主。这几类出行方式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70%以上,公交出行所占比重约10%,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表1不同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比例(%)2、学生出行占据公交客流较大比重。此外,由于工作距居住地近,午间易出现回程高峰,因此,一般会出现早、中午下班、中午上班、晚4个高峰时段(午间高峰有两个时段),并且中小城市人均出行次数要高于大城市。3、周边村镇出行比例突出,然而

5、农村客运需求增长与城乡公交建设之间、城乡公交一体化与交通管理之间的矛盾突出。在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后,消费、看病、出游等生活性出行大大增加,城乡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农村公交开始得到发展。(二)、中小城市客运交通模式分析1、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对中小城市,虽然政府鼓励和扶持公共交通发展,以提高城市上地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方便广大市民出行,但客观上由于这类城市规模较小,公共交通难以吸引大景乘客而形成规模经营。因此,中小城市未来必然而且合理的客运交通模式是公共交通方式与步行、自行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等个人交通方式并存互补,且以个人交通方式

6、占优。私人小汽车的拥有率和使用率将大大高于大城市。2、城市公共交通的位置7在中小城市,自行车、摩托车、助动车等个人交通工具在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中的一部分会转化为私人小汽车,一部分应考虑引导到公共交通上。中小城市限于自身的条件,公共交通可能不会成为人们出行选择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人口超过10万人、半径超过2km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应仍然作为一种重要交通设施和手段加以建设和发展。3、自行车交通的作用自行车是一种非常经济、方便的门到门的个人代步交通工具。当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备、公共客运服务水平又低时,自行车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7、。(三)、适应小汽车时代的路网规划随着城乡经济高速发展,小汽车正悄悄走近寻常百姓。中小城市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趋势,从城市布局、功能分区、小区建设、道路网规划以及停车场的布置等方面,全而系统地研究考虑。尤其是城市道路网及停车场的建设方面,要求能够适应小汽车时代交通的需要。1、大型公建布局模式大中小城市习惯上都将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大型公建集中布置在道路交叉口四周,形成所谓“四大金刚”。中小城市的交通几乎完全是平面交通,机动车流、自行车流、行7人流都在道路的同一平面空间内流动。到了交叉路口,各种交通流汇集在同一平面内穿插、交织、冲突,形成难于

8、疏解的“结”。这种情况下,商业(文化、娱乐、餐饮)功能与交通功能重叠,使本已十分紧张的交叉路口交通状况雪上加霜。如果将传统的交叉口点式集聚模式改为路段集聚模式,则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