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2015)

《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2015)

ID:5184472

大小:173.53 KB

页数:111页

时间:2017-12-05

《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2015)_第1页
《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2015)_第2页
《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2015)_第3页
《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2015)_第4页
《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2015)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20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107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二○一五年十一月《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编委会主  任:李德毅 执行主任:王国胤副主任:杨放春 谭铁牛 黄河燕 焦李成 马少平 刘 宏     蒋昌俊 任福继 杨 强委  员:陈 杰 董振江 杜军平 桂卫华 韩力群 何 清     黄心汉 贾英民 李 斌 刘 民 刘成林 刘增良     鲁华祥 马华东 马世龙 苗夺谦 朴松昊 乔俊飞     任友群 孙富春 孙长银 王 轩 王飞跃 王捍贫107     王万森 王卫宁 王小捷 王亚杰 王志良 吴朝晖     吴晓蓓 夏桂华 严新平 杨春燕 余 凯 余

2、有成     张学工 赵春江 周志华 祝烈煌 庄越挺《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编写组刘宏吴平平孙倩茹胡靓张学武李哲媛孙淼岳梦荻萧伟赵文勇刘梦源王灿康日升唐浩陶树宁张加佳王芷庞程陈玲孙小虎钟铖铖陈月朝第1章机器人的前世今生11.1古今中外的机器人传说与幻想11.2十分钟读懂机器人61.3“狼”真的来了!10第2章机器人的孕育萌芽142.1最近一万年技术史上发生了些什么?142.2工具革命的基本特点202.3三元工具呼之欲出25第3章机器人的成长之路293.1机器人初生襁褓291073.2机器人锐意进取343.3机器人崭露头角40第4章机器人的生存

3、之道464.1感知智能:机器人与环境的和谐问题464.2运动智能:机器人与运动的和谐问题494.3交互智能:机器人与人类的和谐问题52第5章机器人的发展未来565.1未来社会基本特征565.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彻底解放585.3关于机器人发展的10大困惑615.4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十大影响72第6章引领机器人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806.1CAAI推动智能机器人发展806.2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强强联合的机器人创新载体846.3智能体验、智慧生活:机器人为主角的万“人”智博会91107 第1章机器人的前世今生1.1古今中外的

4、机器人传说与幻想机器人形象和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和文学作品中。1920年,一名捷克作家发表了一部名为《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剧本,剧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作者根据小说中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对机器人的定义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新的机型,新的功能不断涌现。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

5、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就像机器人一词最早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像和创造空间。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人们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的:“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从这一定义出发,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半人性、作业性、通用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移动性等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另一个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

6、为机器人: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107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该定义强调了机器人应当仿人的含义,即它靠手进行作业,靠脚实现移动,由脑来完成统一指挥的作用。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外界环境,而平衡觉和固有觉则是机器人感知本身状态所不可缺少的传感器。这里描述的不是工业机器人而是自主机器人。1988年法国的埃斯皮奥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设计能根据传感器信息实现预先规划好的作业系统,并以此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1987年国际标准

7、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目前关于对机器人行为的描述中,以科幻小说家以撒·艾西莫夫在小说《我,机器人》中所订立的“机器人三定律”最为著名。艾西莫夫为机器人提出的三条“定律”(law),程序上规定所有机器人必须遵守:1.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且确保人类不受伤害;2.   在不违背第一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3.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机器人三定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不受伤害,但艾西莫夫在小说中也探讨了在不

8、违反三定律的前提下伤害人类的可能性,甚至在小说中不断地挑战这三定律,在看起来完美的定律中找到许多漏洞。在现实中,“三定律”成为机械伦理学的基础,目前的机械制造业都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