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

第六讲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

ID:5182192

大小:1.63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7-11-27

第六讲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_第1页
第六讲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_第2页
第六讲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_第3页
第六讲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_第4页
第六讲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讲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讲 中国“文学”观念的古今演变www.themegallery.com“文学”是什么?章炳麟:“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凡文理、文字、文辞皆称‘文’;言其色发扬,谓之‘彣’。……凡‘彣’者必皆成‘文’;凡成‘文’者不皆‘彣’。是故榷论文学,以文字为准,不以彣彰为准。”www.themegallery.com先秦时期,“文”或“文学”、“文章”不仅包括一切文字著作,而且外延比文字著作还大,包括道德礼仪的修养文饰。“文”字的构造是交错的线条、花纹,所以《易·系辞》说:“物相杂

2、,故曰‘文’。”《国语·郑语》说:“物一无‘文’。”“文章”的本义也是如此。《周礼·考工记》云:“画缋(同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www.themegallery.com由交错的线条和具有文饰性的花纹,衍生出文饰的涵义。《楚辞·九章·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此处的“文章”即指斑斓的色采。《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杜预注“文章”:“车服旌旗。”正由文饰之义转化而来。www.themegallery.com由自然界的文饰,引升为道德文饰及礼仪修养。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

3、从周。”《诗·大雅·荡》毛序:“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这里的“文”和“文章”,均指周代的道德文明和礼仪法度。www.themegallery.com道德礼仪的修养离不开后天的学习,所以道德的文饰修养又叫“文学”。《荀子·大略》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www.themegallery.com正因为此时的“文学”是道德的形式载体和外在规范,所以它并不以“文采”为特质,而以“质信”为特征。《韩非子·难言》指出:当时人们把“繁于文采”的文字著作

4、叫做“史”,把“以质信言”、形式鄙陋的文字著作称为“文学”。因此“文”必须以原道为旨归。所以“文学”又常被用来指“儒学”。如《韩非子·五蠹》:“故行仁义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www.themegallery.com罗根泽先生指出:“周秦诸子……所谓‘文’与‘文学’是最广义的,几乎等于现在所谓学术学问或文物制度。”从“学术学问”一端而言,“在孔、墨、孟、荀的时代,只有文献之文和学术之文,所以他们的批评也便只限于文献与学术。”www.themegallery.com两汉时期,情况出现了变化。一

5、方面,“文学”一词仍保留着古义,指儒学或一切学术。另一方面,此时人们把有文采的文字著作如诗赋、奏议、传记称作“文章”。于是“文章”一词取得了相对固定的新的涵义而与“文学”区别开来。《汉书·公孙弘传·赞》中云:“文章则司马迁、相如。”如《史记·三王世家》:“文辞烂然,甚可观也。”不过“文章”在出现新义的同时,其泛指一切文化著作的古义仍然保留着。www.themegallery.com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继承汉代“文章”与“文学”的分别,以“文章”指美文,以“文学”指学术。所以刘勰《文心雕龙·序志》说:“古来文章,以雕

6、缛成体。”www.themegallery.com同时,“文学”一词也出现了狭义的走向,而与狭义的“文章”几乎相同。宋文帝立四学,“文学”成为与“经学”、“史学”、“玄学”对峙的辞章之学,亦即汉人所称的狭义的“文章”。其后宋明帝立总明馆,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其“文”即与上述“文学”相当。www.themegallery.com与此同时,南朝人又进一步分出“文”、“笔”概念。“文”是有韵的、情感的文学,“笔”是无韵的、说理的文学。这种与“笔”相对举的“文”,萧绎说它“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

7、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与今天所讲的以“美”为特点的“文学”是相通的。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文学观念的演进与深化。www.themegallery.com然而,这并不是说,这个时期人们对“文学”、“文章”内涵、特征的认识就与今人的“文学”概念完全一样了。上述萧绎对“文”的界定与要求,只代表古人对广义的“文”中一种门类的作品特质的认识,它是一种文体概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它与“笔”一样都统属于广义的“文”这一属概念之下,如同《文心雕龙》之“文”与该书中论及的“文”“笔”之“文”的关系一样。就一般意义而言,广义

8、的文学概念并没有改变。www.themegallery.com这种泛文学观念,古人虽未明确界说,却无可置疑地体现在这一时期的文体论中。曹丕《典论·论文》列举的“文”有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八体,陆机《文赋》论及的文体有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挚虞《文章流别论》所存佚文论述的文体有颂、赋、诗、七、箴、铭、诔、哀辞、哀策、对问、碑、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