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16272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试论古典审美心理之虚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古典审美心理之虚静“虚静”作为我国古代美学领域屮的一个经典命题,在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古代美学体系屮一个不可或缺的纽成部分。深入探讨虚静说,对于把握传统文化的特色是大有裨益的。在屮国文化史上,虚静不仅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一个宗教范畴,还是一个美学范畴。儒、道、释备家都很重视这一范畴。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它的理论内涵非常丰富,尤其是它对民族审美心理的认识与描述非常独到,也非常深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儿个方面来分析。一、“虚静”说的涵义与渊源小国美学史上的审美虚静说深深地扎根于屮国文化的十
2、壤上。屮国文化洋溢看柔静精神,不狂热,不冲动,内心有激情,外表则温和淡雅,神情骑荡。屮国人崇尚的美是一种宁静典雅的美。冷静的人生态度,尚柔的审美情调,以静制动的辩证法,正是这种思想熏陶了屮国文化的柔静精神,促使了美学屮“虚静”论的产生。“虚”和“静”的木义表示物理空间的空虚无物和寂寥无声,木来是描述空间状态的物理名词,而后发生变迁被用以描述心理和精神状态共至生命境界,这显示出“虚”“静”意义由物理卅:界向精神世界衍生的轨迹。作为美学范畴,“虚”,乃是指无成见,无杂念,心地清明;“静”即心不分,神不乱,专心致志。合而观
3、Z,就是一种摒弃一切外界干扰和内心骚乱后的清明、宁静的心境。“虚静”说渊源于先秦哲学。最早阐发“虚静”的是老子,老子为了更好地把握“道”,从哲学木体意义上率先创设了“致虚极,守静笃”(《老了•十六章》)的体“道”方法,认为只有“涤除玄览”,虚而静,静而远,以达无穷,才能洞彻天地力物的玄妙。与老了学说有着一脉相承关系的庄了,不仅育接提出了“虚静”这一命题:“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徳之至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力物Z木也”;(《庄了•天道》)而且,还在“梓庆削木为織”、“佝偻丈人承蜩”、“宋画史解衣般礴
4、”等寓言故事中,向我们描述了一种通过“心斋”、“坐忘”而达到宁静专注的虚静心态,使“虚静”这个哲学命题初步具有了美学色彩。二、审美遗忘与审美注意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虚静首先强调的就是创造一个适宜进入审美活动的审美主体的特定心态。然而,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Z前,一般都是处于口常生活情状Z屮,他的感觉,情绪,心理祁要留下口常生活的印痕。实际上,这些口常生活屮的印痕也是形成虚静心态的前提,但容忍这些11常生活的卬痕成为原生状,干扰制约心灵活动,又会极大地降低心灵活动层次,达不到审美的目的。因此要使审美主体由口常活动顺
5、利地进入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实现心理上的转换,调蕖心理定向,造成一种心理定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虚静首先可以理解为主体有意识的审美遗忘。作为屮国古人走入诗性境界的独特方式,虚静式审美遗忘首先要求忘物。所谓忘物,不是把作为客观存在的外物否定掉,而是指感官在接触外物时应物而无伤,不在心灵屮留下任何物的影像。这需要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Z前必须去物去我,使纷杂定于一,躁竞归于静,保持一种空灵澄澈、H由宁定的审美心态。物是审美静观的对象,然而“虚静”说要求审美主体必须去除物象。怀南皿说:“离山乃见山,执水岂见水”(《瓯
6、香馆集》);郑板桥说要“胸无成竹”。这是因为,去物是从实用功利屮移出物象而作审美地把握。审美主体必须超脱于纷纷扰扰的世事,摆脱与功名利禄等私欲相关的物的诱惑,不是用实用的日光去注视物,寻求欲望满足,而是要使主体与现实Z间形成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对物作美的审视。宗炳提出T“澄怀味象”的审美虚静说。即虚静其怀,使情怀高洁,不为物欲所累,进入一种超世间、超功利的审美肓觉状态,在这种状态屮吊味、把玩、体会宇宙力物的形象Z美。在这种虚静专一的审美观照屮,H然物象经过审美主体的净化和深化,从特定的时空屮超脱而出,成了美和哲理的化
7、身。诗人陶潜吟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飘渺于诗人心屮的“南山”不正是集美和哲理于一身的永恒的生命木体吗?在这种审美静观中,审美主体能随清风明刀舒卷优游,得到最广远的宇宙精神,乂能以微妙Z心去体悟大白然的深沉韵律,得到最精深的生命隐微。苏轼诗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能了群动,空故纳力境”(《送参寥师》),使得无垠的白然世相和不息的生命勃动都化入这一片虚灵空廓的心灵屮。司空图说:“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以心灵Z“默”体对象Z“微”,在刹那间见永恒、纽I微处见大千。宗白华先生提出“静照”范畴。“
8、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屮,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力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可见,宗先生把审美看成是“静照”者内在生命与外在物彖生命的交相感应,其中有灵气往来,审美主体在无所欲求中寻得了对象生命的光辉。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