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doc

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doc

ID:51816156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doc_第1页
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doc_第2页
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doc_第3页
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doc_第4页
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美徳之一的感恩,在中职学生中普遍缺失,本文根据中职学牛的思想道徳现状,分析了屮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结合中职校的教育特色,初步提出对职高生感恩意识的养成教育意见。【关键词】感恩缺失职高生养成【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30-011探寻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中职学生的生源越来越差,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吸收进来的中职学生普遍上文化基础差,而且思想道德品质也不高。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忽视,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迁就子女,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等造成屮职学

2、生缺乏社会公徳、缺少感恩Z心。(1)学校道德教育乏力,尤其忽视感恩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冃标内容往往过于高、大、空,过于政治化、划一化、成人化、工具化,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现实生活,不能解决我们中职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从而影响其可信性和实效性。正因为道德教育的乏力及单纯的理论说教与德育的“无根性”,才使我们中职生思想道德滑坡,缺乏感恩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而学校德育往往喜欢拿一些“高、大、全”的人物来做榜样,学生养成的是茫然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及其德育没能在学生的心中播

3、下对身边的人与事感恩的种子,自然不懂得如何去感恩了。(2)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阻碍了感恩意识的萌生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亲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心等都影响着学生。许多学生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都受过苦,再加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自然对子女百依百顺,尽自己的可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实际上,如此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感受到的不是父母亲的爱,而是更多的利益关怀。这些学生养成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不懂得去关心他们,不能与人为善,只知道被爱,不知冋报;只知道受别人恩惠,不知感恩他人;貝知道接受,不知何为责任(3)市场经济的负血消极影响,也是屮职牛感恩意识养成的极大阻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虽

4、然不重视学习,不关心成绩,但对社会却有了初步的认知。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索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思想,导致其思想行为愈趋功利化。在社会大环境下,部分中职的学生是非善恶观念模糊,追求西方所谓的“个性”与“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为孝顺父母、感恩师长等都是文化糟粕的体现。所以,中职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來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一起的结果。(4)网络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交流。但网络也是一个良莠不分的地方,许多的垃圾信息、文化糟粕也同时存在。屮职学生,喜欢上网、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不少,

5、而他们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暴力的网络游戏、低级庸俗的网聊等,都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许多学生,从网络当中学会的不是宽宏大量、感恩报恩,而是满足私利、追逐私欲。他们沉溺于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在现实生活当中,人际关系淡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也是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相悖的,学牛的感恩意识更无从谈起。2感恩心态养成教育之我见(1)学校对感恩教育要常抓不懈,感恩思想应落实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针对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心理特征,近几年来,我校十分注重对学牛的感恩教育,始终贯彻“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理念。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学做人中锤炼品行,在学做事中增长才干,在

6、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守规矩、会宽容、懂感恩、能吃苦、有责任”做人十五字准则,口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途径,教育学生养成知恩感恩的心态。具体包括(1)以认知层而去点拨学生识恩、知恩。(2)从情感层面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与行。(2)学校应帮助、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学校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让父母明白应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将情感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净化孩子心灵,而不是只注重孩子专业技能的培养。针对职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实行的“徳育认辅制”,每个认辅教师定期和家长通电话,定期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合理建议。学生的父母认识到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

7、教育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在一个民主的环境屮成长起来的学生,则容易对父母的教育产生认同,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进而激发对社会的感恩之情。(3)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优化网络环境,营造感恩教育大环境感恩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來,许多知思不报的典型事例,让人们逐渐了解到了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就耍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对忘恩负义、知恩不报等现象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