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16146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试论中医“治未病”及“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中医“治未病”及“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糖尿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随之增加。近年-來,在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进行糖尿病的预防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因此,本文针对屮医“治未病”及“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屮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述。【关键词】治未病;络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应用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19-01作为糖尿病特异性损害之一的微血管并发症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对血糖进行严
2、格管控,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将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找出糖尿病络脉瘀阻的根源,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积极的治络。经过大量的临床治疗实验观察研究,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积极使用具有良好功效的活血通络药物对糖尿病的前期以及早屮期病稈进行干预,对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具有极其显著的功效。木文针对中医“治未病”及“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1糖络病的概述糖络病即为消渴病,主耍是指因血糖升高等原因所造成的络脉损伤。糖络病这一概念之所以被提出主要是希望广大中医治疗工作者在进行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时应采取一种积极的治疗态度,当发现糖尿
3、病的同时就积极的关注络脉问题,同时对络病采取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措施。经研究表明,络脉的病理改变主耍经历以下儿个阶段:络滞、络瘀、络闭到络损。络滞是指血液流动不通畅,治疗的重点为活血;络瘀是指血液瘀滞,治疗的重点为化瘀;络闭、络损是血瘀有形之邪,治疗的重点为通络。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络病治疗过程中,络病的任何一个病理阶段,都应具有活血通络的药物,例如,络通粉,包含水蛭、大黄、桃仁等药物,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络的作用,用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截断病势,然而,我国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在不同的阶段,用药剂量也因阶段的不同而进行区别。以糖尿病的临床实际为出发点,将“糖络病”替代“消渴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2糖
4、尿病诊断治疗过程屮舌络的应用临床上针对应用舌络的观察手段对判断病患的糖尿病络脉损伤的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糖尿病病患的舌底脉络形色会发生变化,判断舌底脉络形色转变对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以及病情都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对舌下脉络的观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脉络之形,二是观察脉络之色。观察脉络呈现充盈,或迂曲,甚则成片的状态,普遍见于实证,多为痰或瘀血内阻。观察如果脉络塌陷,细短,普遍见于虚证,气血阴阳不足所致。观察患者的舌下脉络颜色,能反映出患者疾病的寒热和轻重。当舌下络脉色发红时,显示患者的病情较轻或见于寒证;当舌下脉色发紫,显示患者的病情较重或见于热证;当舌下脉络出现瘀点或瘀斑时,则病情很
5、重。患者的年龄与舌色及舌下络脉瘀滞有着密切联系,当患者年龄不断增加,则会出现络脉闭塞症状,舌下脉络呈现瘀点或瘀斑症状。糖尿病病变检测屮眼底检查能有效反应血管病变,因此,可将舌下脉络诊断法与眼底检测相结合,从而有效判断患者的脉络损伤情况。3运用活血通络药物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我国在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活血通络药物经历了一个由晚到早、由早到更早的探索阶段。早期研究发现糖尿病早中期患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血糖升高时都会伴有一定程度的络脉损伤状况,临床表现为舌底络脉发生改变,某些患者的眼底发生病变,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增加了治络药的应用,使用络通粉,结果发现,实验对象的血糖和血脂显
6、著下降,胰岛索敏感性增高,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同时舌底络脉和眼底的病变症状减轻,患者尿液白蛋白的含量降低,以上结果显示为患者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得到好转或延缓,这一研究成果表明了在糖尿病发病Z前应用活血通络药物干预病络的重耍性。在糖尿病早期患者中治糖的同时结合应用治络药,对研究对象进行糖耐量较低的患者进行B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及机体的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的进行检测观察,结果表明,治疗血糖的同时应用活血通络的药物能有效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当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恢复正常后能直接改善机体微循环,对预防糖尿病伴随微血管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人力推广。综上所述,微血管并发
7、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的络脉损伤则是各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根源所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在采用常规治疗法的同时,在疾病发生的前期积极搭配应用治络药物做到未病先防,对临床上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赵昱,仝小林,刘素宾•开郁清胃颗粒对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6):712-715.[1]柳红芳,仝小林,朴信映,等•开郁清胃颗粒对2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