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并联阻容吸收电路的选型与计算(修正).doc

可控硅并联阻容吸收电路的选型与计算(修正).doc

ID:51771222

大小:35.4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可控硅并联阻容吸收电路的选型与计算(修正).doc_第1页
可控硅并联阻容吸收电路的选型与计算(修正).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可控硅并联阻容吸收电路的选型与计算(修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可控硅并联阻容吸收电路的选型与计算为什么要在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容网络一、在实际晶闸管电路中,常在其两端并联RC串联网络,该网络常称为RC阻容吸收电路。     我们知道,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闸管在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晶闸管可以看作是由三个PN结组成。     在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下,因各层相距

2、很近,其J2结结面相当于一个电容C0。当晶闸管阳极电压变化时,便会有充电电流流过电容C0,并通过J3结,这个电流起了门极触发电流作用。如果晶闸管在关断时,阳极电压上升速度太快,则C0的充电电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门极在没有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晶闸管误导通现象,即常说的硬开通,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对加到晶闸管上的阳极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常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

3、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由于晶闸管过流过压能力很差,如果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网络就是常用的保护方法之一。  二、整流晶闸管(可控硅)阻容吸收元件的选择  电容的选择  C=(2.5-5)×10的负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电流值  如果整流侧采用500A的晶闸管(可控硅)  可以计算C=(2.5-5)×10的负8次方×50

4、0=1.25-2.5mF  选用2.5mF,1kv的电容器  电阻的选择:  R=((2-4)×535)/If=2.14-8.56  选择10欧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负12次方×R)2  Pfv=2u(1.5-2.0)u=三相电压的有效值  阻容吸收回路在实际应用中,RC的时间常数一般情况下取1~10毫秒。  小功率负载通常取2毫秒左右,R=220欧姆1W,C=0.01微法400~630V。  大功率负载通常取10毫秒,R=10欧姆10W,C=1微法630~1000V。  R的选取:小功率选金属膜或

5、RX21线绕或水泥电阻;大功率选RX21线绕或水泥电阻。  C的选取:CBB系列相应耐压的无极性电容器。看保护对象来区分:接触器线圈的阻尼吸收和小于10A电流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小功率范畴;接触器触点和大于10A以上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大功率范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