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范文精选 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doc

总结范文精选 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doc

ID:51758366

大小:61.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总结范文精选 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doc_第1页
总结范文精选 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doc_第2页
总结范文精选 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总结范文精选 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总结范文精选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  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为了抓好小麦生产,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和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我区按照省农委“苗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对全区主推品种豫麦70进行了苗情监测工作,为指导我区小麦田管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小麦苗情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小麦苗情监测工作,中心成立了小麦苗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主任亲自挂帅负责监测,责任到人,确保苗情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二、监测点小麦生产情况我区小麦苗情监测点选在西湖镇大时行政村,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品种选择为当地主推品种豫麦70。  播期为适播期10月15日,施肥水平为当地大多

2、数田块的施肥水平,具有代表性,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纯N:10公斤,P2O5:4公斤,K2O:3公斤.按照要求;我们从播种到收获全程监测.通过监测,为及时指导我区小麦的田管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11月10分蘖,11月20日主茎叶龄:4.2片,亩茎蘖数:46万,越冬期(12月23日)主茎叶龄:6.1片,单株茎蘖:3.6个,次生根8.5条,亩总茎蘖数87.3万,蘖壮,叶色葱绿,长势长相符合越冬期壮苗的标准.返青,拔节后,长势长相依然叶色葱绿,植株生长健壮,群体适中,病虫较轻.特别是3月5-7日温度突降,其它品种受冻的情况下,豫麦70基本看不到受冻症状,后期有的品种出现白穗,上半年小

3、穗退化等症状,但豫麦70没有此现象,说明此品种对低温冷害的抵抗力很强,抗灾能力强.后期由于群体适中,病虫害也较轻,无倒伏现象.据5月25日测产,亩有效穗:41.3万,总小穗数:20.7个,结实小穗数16.8个,退化小穗数:3.9个,每穗粒数:31.9个,预计千粒重40克,折合实产447.9公斤/亩,最后测得千粒重43克,比去年千粒重42克多0.1克,这主要是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气候适宜和加强了后期田间管理.  三、全区小麦生长情况全区小麦面积31.5万亩,其中粮补面积17万亩。  品种布局“豫麦18”11万亩,“豫麦70”9万亩,“偃展4110”6万亩,“新麦18”2万亩,“阜麦936”

4、0.2万亩,“邯郸6172”1万亩,“皖麦50”0.4万亩,其它品种0.9万亩。  全区共建立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6.2万亩,其中有5个万亩大片,37个千亩片,品种有“豫麦70”4.8万亩,“偃展4110”1.82万亩,“新麦18”0.2万亩,“阜麦936”0.1万亩。  为提高小麦单产和品质,除推广使用高产优质品种外又推广了以下配套技术1.推广科学播种技术,全区6.2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采取了统一机耕,统一机播,统一播量(半冬性品种10公斤/亩,春性品种12公斤/亩)统一施肥,统一拌种等。  全区机耕机播面积达95%以上,种子处理达98%以上,精量,半精量播种90%。  2.推广测

5、土配方施肥技术。  全区6.2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片全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共化验土样60个,提供配方3个。  全区都宣传推广了科学施肥方法,即发了施肥建议卡8万份,杜绝了过去“一炮轰”的做法,按照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  3.加强田管。  对病虫草害进行了综合防治并及时防旱排涝。  通过推广良种良法,对我区小麦高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据越冬期调查,全区31.5万亩小麦,一类苗11万亩点35%,总茎蘖80-90万,平均分蘖3.5-4.5个,次生根8-10条;二类苗14.2万占45%,总茎蘖70-80万,平均分蘖2.5-3.5个,次生根6-8条;三类苗6.3万,总茎蘖60-70万,平均

6、分蘖1-2个,次生根5-7条。  此时我中心针对各类苗情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合理化的田管意见,使得返青,拔节后  一、二类苗比例逐渐增加,壮苗增多,弱苗减少,后期的群体适中,病虫发生较轻,倒伏面积不大。  由于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技术服务到位,使我区31.5万亩小麦取得了较好收成,平均单产397公斤,总产12.5吨比去年多收2.42万吨。  其中6.2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片平均单产503.9公斤,比全区平均单产多106.9公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建议通过这两年对小麦豫麦70的苗情监测,对于全面了解当前小麦生产水平及气候对小麦造成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区在主推

7、品种上能及时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观察记载,我们发现以豫麦70为主的半冬性品种,无论抗性和产量都好于弱春性品种,建议此项工作能继续发展下去,多监测几个品种,这样就能为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更优势地服务。  颍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xx年6月24日。    内容仅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