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doc

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doc

ID:51650524

大小:49.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4

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doc_第1页
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doc_第2页
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doc_第3页
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doc_第4页
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12、(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五、(22分)14、“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15、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在;到处寻找春

2、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16、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秾纤适中,充满生机。意思答对即可。17、(1)j“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k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2)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12.(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

3、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14.①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慕。②作者觉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15.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短促”、“寒冷”、“风沙漫天”

4、、“充满生机”、“充满色彩”、“带来希望”,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五点即给6点。16.故都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答对“故都的解放”给2分;答对“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给2分,意思对即可。17.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将“春天”和“梦”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出“春天”

5、和“梦”的关系,给4分;分析出“春天”与“梦”在一起的效果给2分。意思对即可。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III)12.(8分)(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五、(22分)14.(4分)

6、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15.(6分)有三个方面:①山峰的形态;②峰顶的松柏;③山壑山涧的气象。16.(4分)①文章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采用了“乍读……”、“再读……”、“反复吟味……”的形式,反映出张家界风景的百看不厌。②“读”、“吟味”等词语表明张家界风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17.(8分)(1)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2)①“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或“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或“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等。②窃

7、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12.(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

8、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