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647765
大小:42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4
《高二地理“地球地图知识”测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地理“地球地图知识”测试卷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除43~45题是双选,其余都是单选,每题2分,共90分)1.下列关于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纬线都相互平行2.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B.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C.1800经线在东半球D.200W—00—160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3.用200W和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的依据是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B.
2、这两条经线正相对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4.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有:A.西经210,纬度00B.经度00,北纬260C.东经1650,北纬170D.西经190,南纬1505.某一地点,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A.经度1800,北极圈B.经度1800,北纬600C.西经200,北纬600D.东经1600,北纬6006.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A.无数
3、条B.各一条C.一条D.各两条7.下面有四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A.1:15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C.1:20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B.山地C.丘陵D.平原9.在笔记本上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宜的是:A.1/40000B.1/8000000C.1:2000000D.1:400000010.有关等高线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几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B.两山顶之间的部位一定是鞍部C.山脊处比山谷处等高线密集D
4、.山脊为一组弯曲的等高线,且凸出方向向高处11.在南温带盖房时,要想采光好,房屋的门窗应朝A.东 B.南 C.西 D.北12.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13.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380米14.周长4
5、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A.澳大利亚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15.关于赤道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 B.赤道是终年昼夜平分C.每年太阳两次直射赤道 D.赤道处地球自转角速度最快16.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在地图上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A.甲图表示的实际地域范围比乙图广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D.甲图所表示的地理事物乙图更详细17.从甲地(700N,800E)到乙地(700N,150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
6、,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18.右面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A.AB B.CD C.EF D.GH19.与120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A.600EB.600WC.1200W D.0020.有关图中虚线或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读局部地区
7、经纬网示意图(图幅相同),乙地西部临海。完成21题。21.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B.甲图所示地域范围和乙图一样大C.甲、乙两地石油资源丰富D.甲、乙两地同时进入雨季50047012101240320350740710●●甲乙根据右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22~23题。22.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1000万 B.1:110000万C.1:5000万 D.1:15000万23.图中四地A.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B.甲、
8、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C.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甲、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24.某人从赤道某地A出发,依次向南(B)、东(C)、北(D)、西(E)各行200千米,那么该人回到哪里?A.原出发地 B.出发地东面 C.出发地西面 D.出发地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