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高考地理考前押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高考地理考前押题:区域地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第1~2题。1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2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日照时数与地貌B.地面物质与土壤C.坡度与人口分布D.地面坡
2、度与交通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和河流流向知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判断③正确;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④对。该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2题,该岛西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侧处于缓和的背风坡,土壤肥厚,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答案:1.C 2.A3.下图中的S国石油工业发达。近几年,该国的服装工厂多从中国等地进口成品服装,但使用本厂商标进行销售。据此完成第3~4题。3M城市发展石化工业,其主导的区位条件是( )A.劳力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C.
3、接近原料地D.接近消费市场4该国服装工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原料资源短缺B.劳动力成本上升C.能源供应不足D.市场需求减小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M城市附近无油井分布,因此其主导的区位条件最可能是接近消费市场。第4题,服装厂属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因此,该国服装工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应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致。答案:3.D 4.B5.下表是亚洲四个国家2005年国土构成表,据此完成第5~6题。耕地(%)牧草地(%)森林(%)其他(%)①21.88.559.210.5②12.91.268.217.7③3.03.63.789.7④0.882.
4、56.510.25结合所学知识,判定①②③④分别是( )A.日本 柬埔寨 阿联酋 蒙古B.日本 阿联酋 柬埔寨 蒙古C.柬埔寨 日本 阿联酋 蒙古D.柬埔寨 蒙古 阿联酋 日本6有关四国森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木材主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B.②国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出口量大C.③国因过度砍伐森林,林地比重小D.④国森林比重小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解析:第5题,四国中日本森林覆盖率最高,因此②为日本;蒙古牧草地比例高,因此④为蒙古。因此C项正确。第6题,由上题可知,④国为蒙古,森林比重小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答案:5.C 6.D7.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
5、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第7~8题。7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
6、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解析:第7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应该压缩粮食用地面积,但不能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等用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第8题,城市化的进程表现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化。③④只是表
7、现出农村生活的改变,并没有转变为城市。答案:7.D 8.C9.读“某国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完成第9~10题。9图中( )A.乙地由于地形因素影响,年降水量高于甲和丙B.丙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甲地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D.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和乙10该国( )A.开发较晚,地广人稀B.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C.电力以核电供应为主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明显比较出丙地气温年较差低于甲地
8、和乙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