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doc

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doc

ID:51619039

大小:6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4

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doc_第1页
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doc_第2页
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doc_第3页
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doc_第4页
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摘要:分析了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的概况,指出了目前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的有利条件,继而阐述了构建该体系的原则,提出了岩溶石漠化监测体系构成及其监测内容,旨在通过科学化的监测体系,为实现岩溶地区防治石漠化提供依据。关键词: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X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29021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概况石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生态问题,尤以西南地区为最。最近十年,包括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在内的一些部委,对土壤侵蚀、岩溶地下水源等问题展

2、开调查探测,并对石漠化土地实行监测。岩溶地区的生态脆弱性一宜受到国家的关注,一些科研机构相继在岩溶地区设立监测站点或实验样地,包括广西环江,贵州茂兰,云南砚山、开阳、普定、平果等,对石漠化展开了连续定位监测,还相应建立了一批水文监测站、地质环境监测站、气象观察站、草原生态监测站等以辅助监测石漠化动向,为建立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奠定了有利的条件。2目前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的有利条件2.1具备了可供决策的数据支撑国家林业局在2005年和2011年的两次摸底调查,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摸清了石漠化土地的最新面积、程度以及分布等信息,为监测

3、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用的数据支撑。2.2具备了有章可循的政策保障国务院在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相关批文屮提到要使用多样化的监测手段,这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保障。2.3具备了项冃开展的相关经验单是国家林业局,就曾组织过全国性的沙化与荒漠化、京津风沙源治理效益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等大型监测或建设项冃,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组织管理经验。2.4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监测技术岩溶地区至今L1开展过数次生态环境监测,其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基本规范,“3S”技术及专业软件等亦被广泛应用。2・5具备了稳定性强的人才队伍就林业系统而言,

4、从国家到县、乡,都有着完整的机构设置,并配备一批有监测经验、稳定性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另外,农业部、水利部等部委同样不乏专业的监测人才。2.6具备了自主监测的基础设施最近几年,国家加快了建设石漠化监测体系的步伐,现已建有生态定位监测站、水文观测站、治理效益观测站和实验样地等一批基础监测站点,并拥有自动气象观测仪、水文水质检测仪等专业性的设备。3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成的内容以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为依据,参考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森林资源监测、生态监测等体系的构成,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的构建应包含宏观监测、定位监测、工程绩效监测及专题

5、监测四项内容,以清晰了解石漠化土地的动态信息,综合评估石漠化治理工程所取得的成效,切实解决石漠化地区的实际问题等。其屮,宏观监测为体系核心,其余三项是有机补充,三者互相联系,乂各自独立,层次鲜明、系统高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图1石漠化监测体系架构3.1宏观监测在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框架内,以2011年我国最新一次正式监测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数据为参考,由各省相关部门的监测队伍展开,借助“3S”技术,通过“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判读”的方法,每5年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及其生态因子进行全面性的监测,充分比对两期的数据,对工程实施前后石

6、漠化上地、植被恢复程度、水土流失情况等动态信息作深入分析;综合评估治理工程给岩溶地区石漠化带来的影响,包括土地面积变化、耕地数量、林草植被盖度、牛物多样性、坡耕地变化等项目。其监测主要因子如表1所示。2013年4月绿色科技第4期余石平: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体系构建浅析资源与产业表1宏观监测主要因子因子种类监测因子空间属性因子省、县、乡、村、小班号自然生态要素立地因子地块其他属性石漠化相关因子生物因子治理相关因子地貌、流域、母岩、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权属、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岩溶地类、石漠化程度、成因、基岩裸露度植被类型、优势植物种、盖度

7、、高度、生长量、生物多样性治理现状、治理措施,效果社会经济要素总人口、人均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业人口、播种面积、人均基本口粮地、能源结构、三产产值、农林牧产值、岩溶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率及灾害损失状况其他气象因子流域因子降水量、年均温、灾害性天气日数地表水年径流量、洪枯比、年均榆沙量、地下水可采量3.2定位监测以石漠化区域现有的各种监测站点、标准样地为依托,综合考虑其现状、生态、地理及经济等因素,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地段,合理设置定位监测站,确保标准样地在岩溶地区均匀分布,如各气候带、主要流域、行政单位及治理区内的合理分布

8、;在规定的技术标准范围内,进行持续的定位监测,评价工程实施后各代表区域中石漠化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情况,另外还有气候、土壤理化性状、植物群落、河流径流量、含沙量及社会经济等因子的实时变化及其与石漠化之间的关系。其监测主耍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