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614469
大小:571.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3-26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⑴孔孟之道【C】⑵儒学经学化【B】第2课:宋明理学⑴.朱熹的理学【B】⑵王守仁的致良知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⑴.辐射东亚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发展演变过程对外明末以来,儒学远播西方,在西方引起了很大反响。东亚传入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形成了“儒家文化圈”西方影响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相辅相成,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对内第一阶段:先秦儒学(孔孟之道)第二阶段:两汉经学第三阶段:宋明理学先秦儒家背
2、景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不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思想自由、社交频繁、私学兴盛代表人物及思想孔子“礼”:“仁”:“义”:孟子仁政:伦理观:民本:荀子政治:伦理观:主要思想评价:主要思想评价:主要思想评价:①礼:含义:孔子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目的: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乱的时弊。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地位:“仁”是儒家思
3、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含义:“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目的: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③义:含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1、孔子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
4、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孟子主要思想仁政: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是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
5、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3、荀子1)伦理观:性恶论2)主张“礼”“法”并用,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3)政治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君舟民水”荀子的思想强化了孔子的“礼治”观念,并融合了法家思想,在后世也有不少影响。主要思想评价:两汉经学背景:特点:影响: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6、——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政治:伦理观: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1)对当时:对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2)对后世:①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②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第一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历史背景1、政治:(1)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2)诸侯纷争,战争不断,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纷乱之中。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
7、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形成3、文化: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孔子(前551-前479)子曰:“仁者爱人。”——《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①礼:他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目的:以“礼”
8、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乱的时弊。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含义:“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目的: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