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doc

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doc

ID:51585568

大小:1.06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3

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doc_第1页
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doc_第2页
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doc_第3页
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doc_第4页
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参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设计一、计算内容1.1基础埋深的确定1.2地基承载力确定1、承载力公式法适应范围:偏心距,并应满足变形要求。2、d取室外地面标高;填土地面标高;天然地面标高;室内地面标高。当时,取。1.3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假定横向、纵向基础底面宽度相同,按总荷载来确定基础底面宽度b,注意十字交叉处不能重复计算长度,适当扩大10-30%。条形基础:b≥1.4地基承载力验算(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的柱荷载分配1、节点荷载在两个正交条形基础梁上的分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A、静力平衡:B、变形协调:,节点上的弯矩直

2、接加于相应方向的基梁上,不作分配,即不考虑基础梁承受扭矩。C、通常,采用文克勒地基模型,略去本节点荷载对其它点挠度的影响。内柱节点:两条正交的无限长梁计算角柱节点:两条正交的半无限长梁计算边柱节点:正交的一无限长梁和半无限长梁计算2、荷载分配(1)边柱节点:(x方向为无限长梁;y方向为办无限长梁)对于边柱有伸出悬臂长度的情况,悬臂长度,假定y方向外伸,则有:(2)、内柱节点:(3)、角柱节点:A、双向均不外伸时,计算方法同内柱节点B、双向均外伸,且时,荷载分配同内柱节点C、若只有一个方向外伸(x方向外伸)时:(二)单向条形基础

3、地基强调和变形验算;当偏心距(三)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如在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还需对其验算承载力(见图),使作用在下卧层顶面的总应力不超过下卧层的承载力,即≤fz式中,软弱下卧层以上各土层加权平均重度(kN/m3);z基础底面到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距离(m);f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设计值(kPa);对条形基础:=对矩形基础,=(2.8-22)式中的为地基压力扩散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其值由有关表给出。1.5按winkler地基模型进行基础结构设计(

4、一)、翼板厚度计算沿基础宽度b方向的净反力:按斜截面抗剪能力确定翼板厚度,翼板按悬臂计算其弯矩和剪力:(二)、弹性地基梁的内力计算为弹性地基梁的弹性特征(柔度指标),综合了梁的挠曲刚度、文克勒地基刚度,为特征长度,为柔度指数,反映相对刚度对梁结构内力的影响。通常,按值的大小,将梁分为以下三种:,(1)、无限长梁受集中荷载作用下梁的解()取集中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向右为正方向,向下为y正方向,梁的变形是对称的,所以有以下边界条件:(设剪力V向上为正,弯矩M顺时针方向为正)代入(1-5-4)式~(1-5-7)式,有:随的增加迅速

5、衰减,在时仅为处挠度的4.3%,所以,按无限长梁计算。(2)、无限长梁受集中力偶作用下梁的解()取顺时针方向为正,所以边界条件为:所以有:(3)、半无限长梁受集中力作用下梁的计算半无限长梁受集中力作用的梁的变形特征所以有:(4)、半无限长梁受集中力偶作用下梁的计算取集中力偶作用点为坐标原点,边界条件有:所以有:(5)、有限长梁受集中力P0和集中力偶M0作用下梁的计算将有限长梁A、B两端无限延长成无限长梁,先计算出p0、M0作用在无限长梁上,计算无限长梁对应于A、B两点的内力MA0、VA0、MB0、VB0;施加虚拟荷载MA、PA

6、、MB、PB于无限长梁A、B两点,产生的梁端A、B点内力-MA0、-VA0、-MB0、-VB0,由此可以解出施加的虚拟荷载MA、PA、MB、PB,最后将p0、M0、MA、PA、MB、PB作用在无限长梁上,分别算出A、B两点的内力,求出总和即为有限长梁在集中力p0、M0作用下梁的内力。(三)、基础结构设计、计算内容(1)、基础梁跨中、支座处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或者简化成、或(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翼缘板受力钢筋按翼缘板所受最大弯矩计算确定;(4)、翼缘板高度按翼缘板抗剪承强度验算确定;,受剪承载力截面高度影

7、响系数,(5)、翼缘板分布钢筋按构造要求确定;(6)、柱边缘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验算;1.7、现行规范构造要求1、锥形基础边缘高度≥200mm,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垫层厚度,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2、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墙下条基纵向分布筋,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40mm,无垫层时≥70mm,基础混凝土等级≥C20.3、当条形基础宽度≥2.5m时,底板受力筋长度可取0.9b,交错布置,当混凝土条形基础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布置,令一个方向可布置至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的1/

8、4处,拐角处应该沿两个方向布置(角部)。4、柱下条形基础梁高宜为柱距的1/4~1/8,当翼板时,宜为变厚度翼板,坡度≤1:3,条形基础端部外伸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1/4。5、基梁顶部、底部纵向受力筋满足计算要求,顶部全部贯通,底部通常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筋的1/3。6、在比较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