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doc

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doc

ID:51584721

大小:2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doc_第1页
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  1.2延性较好。  1.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1.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2.3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4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

2、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2.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3、结构平面、竖向布置  3.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

3、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3.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置剪力墙。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  3.4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

4、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3.5小高层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首先尽可能将过于狭长的结构用伸缩缝脱开。如果建筑专业不允许,可通过加大端部开间的抗侧刚度达到限制结构扭转效应的目的。具体可将边框架的角柱断面增大,加大框架梁的高度,如条件允许,中间增加框架住,既增加框架的跨数。这些方法可以显著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一般框架结构很难达到10层.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和最大宽高比:非抗震设计:高度限值70m高宽比限值5抗震设计:6度,高度限值60m高宽比限值47度,高度限值55m高宽比限值48度,高度

5、限值45m高宽比限值39度,高度限值25m高宽比限值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