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

ID:51584501

大小:311.3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4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_第1页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_第2页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_第3页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_第4页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确定围岩变形、调整支护参数、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是“新奥法”原理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项目部必须依据规范和施工图纸对监控量测要求,制定《隧道监控量测计划》和《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将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工序施工管理。一、监控量测目的1、提供围岩稳定性和支护、衬砌可靠的信息。2、提供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3、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保施工安全二、监控量测量测的项目、方法及工具洞内外观察、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为必测项目,地表下沉量测在浅埋段为必测项目监控量测必测项目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2、净

2、空变化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仪)测试精度0.1mm3、拱顶下沉水准测量方法:水准仪、挂钩钢尺测试精度1mm4、地表下沉水准测量方法:水准仪、塔尺测试精度1mm(一)、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完成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每日观察一次。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对初期支护完成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支护状况。目测观察方法:隧道在放炮后一次喷锚混凝土前进行地质观察,核对围岩级别及判断支护的稳定性。检查喷射混

3、凝土有无裂损及发展、锚杆有无松动,最后做好记录。记录结果进行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与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各级围岩监控量测断面间距:Ⅱ级围岩地段、Ⅲ级围岩地段为50m设置一断面,Ⅳ级围岩地段为30m,Ⅴ级围岩地段为10m(浅埋段为5m),Ⅵ级围岩地段按2m断面间距布设。原则上将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Ⅱ级围岩地段、Ⅲ级围岩地段拱顶布设一个点,Ⅳ~Ⅵ级围岩地段拱顶中心一个点,距拱顶中心每侧3米处各布设一个点。使用仪器:精密水平仪,挂钩钢尺。周边位移量测以量测初期支护上

4、各点的绝对位移为目的,采用坑道收敛仪通过水平及斜向收敛量测,验证周边位移结果。周边位移量测在隧道开挖上导设置时一条基线,开挖下导设置时一条基线。左右两侧对称布置4个测点。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在每次开挖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三)、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测地表下沉量测在浅埋地段进行,量测断面布置与洞内一致,每个量测断面上测点间距为2~5m,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设7—11个测点。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率表序号变形速度(mm/d)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量测频率1≥5(0~1)B1~2次/天21~5(1~2)B1次/天30.5~1(1~2)B1次/2天

5、40.2~0.5(2~5)B1次/2天5<0.2>5B(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1次/周三、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①施工时,将各项量测情况填入记录中,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和相关图表,并注明当前施工工序及开挖面离量测断面的距离。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的数据绘制净空水平收敛图和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图。②稳定性判别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变化规律;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常的急骤变化时,表明此时的围岩、支护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对危险地段加强支护,确保已开挖段的安全。变形管理等级表序号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1ⅢU0<Un/3可正常施工2ⅡUn/3≤

6、U0≤2Un/3应加强支护3ⅠU0>2Un/3考虑采取特殊措施注U0-实测位移;Un-最大位移施工要求在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0mm/天,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mm/天,累计位移值不超过极限位移值得80%-90%等情况下,及时的施做二次衬砌,确保施工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