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玉米播种技术及病害防治.doc

试论玉米播种技术及病害防治.doc

ID:51566630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3

试论玉米播种技术及病害防治.doc_第1页
试论玉米播种技术及病害防治.doc_第2页
试论玉米播种技术及病害防治.doc_第3页
试论玉米播种技术及病害防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玉米播种技术及病害防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玉米播种技术及病害防治摘要:本文对播种直接影响到玉米可否做到苗全、苗齐、苗壮,能不能丰产丰收,以及对病害防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关键词:播种;防治一、播种前种子的准备1•种子的精选分级为、霉变、秫粒、破碎、病虫。2•晒种:一般2〜3天,晒种可以提高种皮透性及吸水力、酶活性,加强养物质转化,可以提高苗率、早出苗、增产。3•浸种:冷水浸种大约6~12小时。在45-500C温水浸泡4〜5小时直接杀死种子表面病菌,可使种子早出苗。4•药剂拌种或包衣;促进播种后抗病、抗虫、抗旱、生根发芽。二、玉米播种方法大庆地区的玉

2、米播种:可分为、垄播、平播、机械作业、作业人畜力两种类型,一般垄播、机械作业所占比重比较大。三、玉米播种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1・适宜的气温。玉米源于热带喜温作物,选择最佳播期,东北地区春季低温,如果过早播种就会粉籽、烂种,缺苗断垄。播种过晚对土壤水分散失,不利于利用墻情和充分利用前期积温,避免后期早霜危害。通常在5〜10cm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10cC为宜。2•适当浅播的原则,为保证种子播后在土壤中的受热,减小幼芽拱土阻力,缩短出苗时间,播种深度一般2~3cm即可,埔情差时4〜5cm即可。3•播后严格重镇,慎防

3、“吊干”种子播后悬在垄体顶部的喧土中,幼苗期发现出苗很快,幼苗生长势也可以,籽好、肥够、苗不错,可当苗大之后,尤其玉米进入开花期之前注意“出干”在了垄顶上“悬空”够不着水,捞不着肥,不抗旱。因此,播后1〜3天内,必须及时重镇,加强踩压。4•播种量的确定:一般机械条播每公顷40〜60畑,人工点播30~40kgo粒大、发芽率低、种植密度大时应适当增加播量,反之减少。四、玉米病害控制技术与防治1•玉米大斑病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它是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砲子在病残体内越冬,通过雨水、气流传播,从苗期到后期都

4、可发生,一年可多次侵染。症状:开始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表现水渍状或者灰绿色小斑点,一般沿叶脉方向急速向两端扩大逐渐形成黄褐色或者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为浅,边缘较为深,潮湿时病斑表面会有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常纵裂,最后叶片变黄枯死。防治方法:品种选用抗病;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方可降低川间湿度、轮作和清除、病害深埋、培土及除草、去除底部2~3片叶;药剂防治。50%(质量分数)多菌灵500倍液,50%(质量分数)甲基硫菌灵600倍液,75%(质量分数)百菌清800倍液,70%(质量分

5、数)代森猛锌800倍液。每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2.玉米茎基腐病又称青枯病,主要通过土传的病害,病原菌在土壤、有机粪肥、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症状: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扩展萎鳶。叶片灰绿色,呈水烫状青枯,叶片逐渐变黄而死。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籽粒灌浆植株抵抗力减弱时始感病,从染病至全株显症一般7天(短的1〜3天,长的15天),乳熟至蜡熟期进入病症高峰期。防治方法:品种选种抗病;适当晚播,可减轻该病发生、保正田间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合理使用氮、磷、钾肥,尤

6、其氯化钾(150kg/公顷)。播种前用种子重量4-5%的种衣剂拌种,管理出间卫生及轮作换茬;生物防治,用增产菌或BT乳剂,种子种量的0.2%拌种。3.玉米丝黑穗病乂称“乌米”主耍是种子在萌发至苗期侵染的系统发病型真菌性病害,一年侵染一次,病菌冬抱子可在土壤屮存活2~3年,混入粪肥或粘附于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一旦发病无可治愈不能结穗。症状:果穗内形成一团黑粉(厚垣抱子)和散乱丝状物,花序被破坏变黑,花器变形,雄花变成黑粉穗,病株矮化。防治方法:品种选用抗病;冷凉地区结合催芽适当晚播,一般气温稳定在12°C以上

7、播种,根据境情适当浅播,处水浅播,实行三年以上轮作。不能从病区调运种子,高温堆肥,杜绝生肥下地,清除病瘤和病残体,搞好田间卫生;药剂防治:播前用烯哇醇类种衣剂按药:种比40的比例包衣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2.玉米瘤黑粉病也称黑瘤子,一年中可多次侵染。主要是局部侵染得营养消耗型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幼嫩组织均可受害,病原菌以冬孑包子越冬,次年随风雨传播。症状:地上部茎、叶、雌、雄穗、腋芽等组织部位肿大成瘤状为害。初期病瘤有白色光泽,肉质多汁,后期膨大成熟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冬抱子)。多处生瘤

8、、叶片、鞘上生豆粒状瘤,茎节、果穗上生拳状瘤。植株茎杆多矮小、扭曲。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灌溉、搞好出间卫生,及时清除病瘤深藏病残体,实行三年轮作。药剂防治:未出苗前用50%(质量分数)多菌灵200倍液、质量分数15%的三醴酮750-1000倍液,每公顷150公斤表土喷雾。幼苗期喷质量分数1%的波尔多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