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课改高中语文读本4文言文译文.doc

湖北省新课改高中语文读本4文言文译文.doc

ID:51557152

大小:5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3

湖北省新课改高中语文读本4文言文译文.doc_第1页
湖北省新课改高中语文读本4文言文译文.doc_第2页
湖北省新课改高中语文读本4文言文译文.doc_第3页
湖北省新课改高中语文读本4文言文译文.doc_第4页
湖北省新课改高中语文读本4文言文译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新课改高中语文读本4文言文译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译文】《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1〕,犹考信于六蓺〔2〕。《诗》、《书》虽缺,〔3〕然虞夏之文可知也。〔4〕尧将逊位,〔5〕让于虞舜,舜禹之间,〔6〕岳牧咸荐,〔7〕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8〕功用既兴,〔9〕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10〕王者大统,〔11〕传天下若斯之难也。〔12〕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13〕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14〕此何以称焉?〔15〕太史公曰:余登箕山,〔16〕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17〕余以所闻

2、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18〕【注释】〔1〕“载籍”,书籍。〔2〕“考信”,经考察、考核而得以确认。“六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蓺”是“艺”的本字。〔3〕“《诗》、《书》虽缺”,后世所传《诗》、《书》皆有缺佚,已非完本,《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至孔子删为三百零五篇。《尚书纬》说,孔子求《书》,得三千三百三十篇,乃删以一百篇为《尚书》。此处《诗》、《书》同称,实则是指《尚书》而言。〔4〕“虞夏之文”,《尚书》中有《尧典》、《舜典》、《大禹

3、谟》等篇,记载了虞、夏禅让之事。〔5〕“逊”,退。〔6〕“舜禹之间”,上承尧让位于虞舜而言,指舜让位于禹,舜、禹继位之时。〔7〕“岳”,四岳,分掌四方诸侯的官。“牧”,州牧,州的行政长官。传说舜分置十二州,有十二州牧。尧、舜、禹之间禅让事,参见《五帝本纪》。〔8〕“典职”,主持职务。“典”,主管。〔9〕“功用”,功劳,成就。〔10〕“重器”,指祭祀用的最重要的礼器,在古代是国家与宗族的象征。〔11〕“统”,一脉相传的系统。〔12〕“斯”,代词,这,这样。〔13〕“尧让天下于许由”,相传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

4、逃到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居。尧又想让他担任九州长,许由讨厌听到这种话,跑到颖水之滨去洗耳朵。事见《庄子·让王篇》。〔14〕“卞随、务光”,相传汤将伐桀,找卞随、务光谋议,卞随、务光都不肯参与。汤得天下后又要让给卞随,卞随认为这是对他的污辱,自投椆(音ch$u)水而死。汤又要让给务光,务光认为汤的行为不仁不义,不愿久处无道之世,抱着石头自沉于卢水。事见《庄子·让王篇》。〔15〕“称”,称颂,赞许。〔16〕“箕山”,在今河南登封东南。因许由葬于此山,又名“许由山”。〔17〕“吴太伯”,周太王之长子。周太王

5、想传位给中子季历及季历的儿子昌,于是,太伯同他的小弟弟仲雍一起逃奔到今江苏南部,自号其地句吴,受当地民人拥戴,为吴太伯。孔子称赞他三让天下,“可谓至德”。事迹详本书《吴太伯世家》。〔18〕“少”,通“稍”。“概”,大略。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1〕怨是用希。”〔2〕“求仁得仁,〔3〕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4〕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5〕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6

6、〕盍往归焉。〔7〕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8〕号为文王,东伐纣。〔9〕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10〕“父死不葬,爰及干戈,〔11〕可谓孝乎?以臣弑君,〔12〕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13〕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14〕天下宗周,〔15〕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16〕采薇而食之。〔17〕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18〕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19〕我安适归矣?〔20〕于嗟徂兮,〔21〕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7、。由此观之,怨邪非邪?〔22〕【注释】〔1〕“恶”,罪恶,过错,音è。〔2〕“是”,指示代词。“用”,因。“希”,同“稀”。孔子这句话见于《论语·公冶长》。〔3〕“求仁得仁”,语见《论语·述而》。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伯夷、叔齐是否后来有“怨”的情绪,孔子以此作答。“仁”是孔子理想中的政治道德标准,他曾作过多方面的阐述,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等等。〔4〕“轶诗”,指下文所引伯夷、叔齐采薇之歌。因未收入《诗》集中,故称“轶诗”。“

8、轶”,通“佚”,”逸”,散失。“可异焉”,孔子云伯夷、叔齐无怨,而佚诗实有怨辞,因此说“可异”。〔5〕“孤竹君”,商代北方地区的一个诸侯国的君主。相传是商汤三月丙寅日所封,至伯夷、叔齐之父,名初,字子朝。“孤竹国”故地传在今河北省庐龙县一带。“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6〕“西伯昌”,即周文王,姓姬,名昌。“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7〕“盍”,音hé同“合”。〔8〕“武王”,文王之子,名发。事详本书《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