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新课标阅读)(2).doc

麦子(新课标阅读)(2).doc

ID:51551297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麦子(新课标阅读)(2).doc_第1页
麦子(新课标阅读)(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麦子(新课标阅读)(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对新课程标准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目标方面的理解: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各学段“课内阅读”的目标作了以下明确的指导: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略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

2、信息搜集资料。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学段的课文时,应该多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特别因为第一学段的课文多是童话、寓言、故事类文章,应引导学生们多关心自然与生命,要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取情感的体验,能想象画面去读,从而感受文章的优美。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是低年级阅读学习的关键点,这一关键点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学段的课文时,应鼓励他们多生动地复述课文内容,梁丽文老师也多次强调“复述,是一种必须培养的能力”,因为这个学段的课文多是叙事性文章,通过复述,就可以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

3、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提高阅读感悟力。同时,应开始关注学生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无效的预习手段,潜心研究、探索适合学生各年龄段的预习方法。因为有效的预习能力一但在中年级形成,就能使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教学质量提速。到了第三学段,学生除了学叙事性作品,还有学到优秀的诗文。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与情感。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启发”“

4、点拨”“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我们在此想特别要提一提的是“能否重视读写结合?”中、高年级能否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安排读写结合的小练笔?低年级学生小,即堂习作能力还没形成,能否每节课都安排读说结合呢?如果日积月累,学生的读写能力会得到怎样飞跃的发展呢?大家可想象得知了。二、新课程标准还对“课外阅读”的目标做了以下清晰的说明:1.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2.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5、万字。3.第三学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们教师的使命是要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到的“阅读的量”,又要提升新课程标准提到的“阅读的质”,缺一不可!这就需要教师们重新回顾自己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反思还可以怎样更好的形式去完成阅读课标要求。比如:重视拓展阅读,教师应在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改变?可以每节课都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拓展吗?哪怕是一句相关的名言引入,都有超越课文之外的知识。又比如:期末制作课外阅读成果册,高年级可以是“攻读一本书的读后感文集”,中年级是“读书手抄报”低年级可以是“阅读推荐卡”,不要当作是负担,就

6、把这个当成一个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去做。再比如,以课内引出课外阅读的“阅读链”,学习了秋天的主题单元,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秋天”美文;学习了名人主题的系列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并讲名人故事……在课外阅读成果方面,我们希望每个年级在本学期末,能上交个性化的成果集,比如低年段,可以做读书推荐卡、阅读书签;中年级可以做读后感手抄;高年级可以做阅读心得卡、读后感集。以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带动全校同学保持阅读热情、持续阅读力的培养。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重视可内阅读的指导,关注课外阅读的迁移,才可能真正意义地关注到学

7、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