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50538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讨论的组织──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讨论的组织──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讨论的开展能否顺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讨论的主题,二是讨论的组织。这里,谈谈历史课堂讨论的组织问题。我在中学听历史课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讨论的题目后,班上有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老师叫了三四个学生,他们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讨论就结束了。这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吗?如果从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说来,当然是有的。首先,这只是少数学生参与的讨论,而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动起来,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见解,并没有机会显示出来;其次
2、,这只是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回答,是一种单项的回应,学生是被动的,而且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交流;再次,这只是对讨论问题进行观点上、概念上的议论,学生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没有事先去寻找和分辨支撑论点的证据;又次,这只是对固定的、现成的一种答案的认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并没有展开不同见解的交锋,老师对讨论题目是有预设答案的,学生只需按着老师或课本的思路说出答案就行了,而不必思考其他的观点和意见。这里,涉及到教师在组织讨论时所应考虑到的基本要件,这主要包括:(1)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讨论中来;(2)教师与学生是以平等的地位进行讨论;(3)尽可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自
3、己真实的想法;(4)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要有背景知识;(5)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论题相关的资料,以使自己的推论有说服力;(6)不一定非要寻求绝对正确和完美的答案,应容许有各种解答,只要是有道理;(7)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以使讨论深入下去,等等。如果忽略这些讨论的要件,课堂讨论就可能只是走走形式,达不到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所应有的功效。那么,怎么样才能组织好真正的讨论呢?尤其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全班学生都被调动起来参与讨论呢?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可行的方式,例如,较为常见的办法是先让邻桌的学生进行议论,在此基础上然后再展开全班的讨论。我在北京、济南等地的中学里还听过这
4、样的讨论课,教师在组织讨论时采取了下面的步骤:1.事先确定讨论的主题,再将主题分为几个子题,每个子题都是主题的构成部分。2.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组,每组对一个子题进行研究。讨论组的组成,可以是班上现成建制的学习小组,也可以是自由组合而成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结组。3.各小组分别对所探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组内进行讨论,整理出本组的见解,包括不同的看法。4.在全班的讨论时,由各组的代表发言。发言过程中,本组的其他成员可以插话,进行补充。5.讨论组的发言后,各组对其他组的陈述再进行组内讨论,提出本组的意见,然后在班上开展再次的交流。6.整个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对议题的认识和参加讨
5、论的心得写成小文章,再在班上传阅或展示在墙报上。这样来组织讨论,就符合我们说的讨论具有的基本要件,能够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这种全员的参与,虽然不都是显形的,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所有的学生都被调动起来,都在实际上加入了讨论的活动。而且,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需要倾听和思考其他同学的见解,并有机会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甚至是产生辩论,而不是各说各话。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样做当然好了,但这多费时间啊。这里,我们要明确讨论的价值问题。如果单是从时间消耗的角度上来说讨论活动是不是值得,那就不用进行了讨论了,因为所有的讨论都会比不讨论要花费时间,教师进行直接灌输不就行了?甚至还有使教
6、师更省时省力的教法,那就是教师连讲都不用讲,让学生划书背课文就是了。但这样做,学生还愿意学历史吗?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是要体现在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上,而讨论就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当然,课堂讨论的论题有大有小,用时会有多有少,也不是所有的史事都值得讨论,但对于比较大的论题,尤其是有不同解释的重要历史问题,对学生的历史认识有价值的议题,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有帮助的问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进行探讨的,需要通过深入地交换意见来促进学生在认识上的提高。而且,教学时间是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分配的,教学进度也是可以根据教学活动进行调整的。只要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有帮助,就值得用些时
7、间。讨论的组织,除了在方式上和方法上要不断进行探索外,还有就是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讨论的效果。前述组织讨论的要件中,就有几条是有关教师在讨论中应起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讨论这种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来议论他们的想法,应尽量让学生敞开了说,教师则要少说话,甚至可以不说话。我就听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在评议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不肯逃亡、甘愿流血牺牲的做法时,学生中原本是有两种见解的,一种是赞扬他为了唤醒国人而视死如归的精神;另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