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doc

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doc

ID:51547886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2

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doc_第1页
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doc_第2页
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doc_第3页
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doc_第4页
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届高三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黄帝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黄帝内经》是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

2、法。《黄帝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它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

3、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基于上述思路,《黄帝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1、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2、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3、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

4、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令人惊奇的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表现在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

5、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8.下列对“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B.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C.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D.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来考察。9.下列对“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B.知

6、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C.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D.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不同,按照自身的反应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10.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黄帝内经》确立“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现象也是自然现象,和谐是健康的根本。B.《黄帝内经》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并与医疗经验有机结合,为中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C.《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D.《黄帝内经》认为各事物不是

7、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健康和疾病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的。11.请阐述文章第五段开头所说的“上述思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科学争论和政治博弈   在现代国际社会,对任何一个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哪怕是所谓最纯粹的“学术”问题的讨论,都不可能不受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诸多“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基本常识。减缓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也反映了绝大多数地球居民的诉求,但如何减缓则牵涉到各个国家的具体利益,隐藏在这些具体利益背后

8、的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传统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现实需求。这就决定了科学与政治成为影响气候谈判的两大基石。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第一次现代环保运动开始兴起。人类对气候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研究人类如何在无意中改变地球气候。几十年来,世界科学家中多数人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科学事实。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得出结论:“20世纪中期以来,大多数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观察表明,气候系统变暖是由于人类温室气体集中排放在大气中累积的结果。”      虽然科技界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在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