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31958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李泽厚:深情款款的美学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泽厚:深情款款的美学家 “重要的是让情感的偶然有真正的寻找和家园归宿。” ——李泽厚 李泽厚的名字对于今天的很多读者都不陌生,他的《美学四讲》、《美的历程》等著作也仍然是书店的热销书。 他的哲学美学思想不仅仅具有学术品格,更是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尤其是关切个体的存在命运,就如同他把哲学看成“自己时代意识和人生之诗的精华”一般。他称自己的哲学是人类学本体论的,因此他的思辨往往呈现出一种宏大的气象;他也多次称自己的美学思想是主体实践论、情感本体论的,重要的是经由诗意的情感来参透存在的神秘。他认为中国文化从程朱理学到现代新儒家,讲的都是“理本体”、“性本体”
2、,今天需要实现从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的转向,只有凭依理欲交融的“情本体”,使“心体”、“性体”归依于“情体”,才能真正贯彻一个人生、一个世界的华夏精神。人生的真谛、存在的真实、最后的意义都落实在“情本体”上。他认为,一切都会消失,惟艺术长存,因为艺术使人体验艺术中的时间,从而超越时间。人们在废墟、古城、图腾栓、教堂、石窟佛像、青铜礼器等时间性的存在物前,所感受、领悟、体验到的,恰好是对人类总体存在的非实用非功利非道德的超时间的情感确认。他说,许多哲学经常是从感性到理性,但他的人类学本体论则从理性(人类、历史、必然)始,以感性(个体、偶然、心理)终。他还喊出了“人类万岁
3、,情感万岁”的口号: 为什么不就在日常生活中去珍视、珍惜、珍重它们呢?为什么不去认真地感受、体验、领悟、探寻、发掘、“敞开”它们呢?你的经历、遭遇、希望、忧伤、焦虑、失望、欢愉、恐怖……不也是你的实际生活么?回忆、留恋、期待、执著、追悔……种种酸甜苦辣,即使作为自我体验不也重要吗?一切事件、事物、景色、环境,不也都围绕着它而构成意味吗?不正是在这里,你才真正活着么?人生无常,能常在常住在心灵的,正是那可珍惜的真情“片刻”,此中大有深意在。只有它能证明你曾经真正活过。于是在这日常的、平凡的似乎是俗世尘缘中,就可以去欢庆自己偶然的生,在这强颜欢笑中、这忧伤焦虑中,就可
4、以去努力把握、流连和留住这生命的存在。使四大皆空,一切如实,宇宙皆有情,万物都有盎然生意。何必玩世逍遥?何必诅咒不已?执着它(体验)而又超脱它(领悟),不更好么?这就是生命的故园情意,同时也就是儒家“立命”的新解。 李泽厚不是刻板的“专家式学者”,一直自认为还不够“杂”,并且说过“一个专家辈出、商业繁荣的时代也许是相当单调而喧嚣的”。虽然一直沉溺于纯粹哲学的世界,但他有意要逃离黑格尔式的理性、整体主义和必然性规约,而更心仪从康德哲学中散发出来的对于感性、个体和偶然的尊重。在现实人生中,李泽厚也是一个重情甚至多情的感性灿烂的人。他悼念朱光潜和宗白华两位先生的文字都是
5、深情款款,并且后悔自己在“文革”以后很少去找两位美学老人喝酒聊天。他喜饮酒,重性情,在一篇怀念学者傅伟勋的文章,提及当年与这位性情中人每聚必饮,每饮必醉或半醉的往事,不胜留恋,极其珍视那种海阔天空直抒胸臆的状态,“人生本寂寞,又能有几回这样的欢聚和闹酒呢?”他曾说过自己最好的朋友都是女性,也写到过自己是如何恍然于女人的性感带给他的震惊。在《浮生论学》中,他曾经聊起珍藏在记忆里的多年前一个微不足道的场景:有一次他演讲完散场后,发现现场还有四个女生站在那儿不走,呆呆地看着他,等李从台上下台阶准备走向她们的时候,她们却突然羞涩地跑开了。李泽厚有几分怅惘又有几分享受地说:“
6、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她们是谁,她们也会完全忘记这件事,人生本是无,但是美丽。” “品味,珍惜,回首这些偶然,凄怆地欢庆生的荒谬,珍重自己的情感生存,人就可以‘知命’;人就不是机器,不是动物;‘无’在这里便生在为‘有’。”4从这样的言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泽厚那跳动着时代脉搏的学术思想,在质地坚硬的表象背后,散发出一种润煦的文化情怀和炽热的生命体温。 可以这么说,李泽厚并不是一个谈美论艺的纯粹的美学家,他更关注的其实是当代人文走向、中国人精神重建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在这一点上,他与20世纪初注重美育、执着于“树人”、改造国民性的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人遥相呼应。他同
7、样是一位有着强烈启蒙心态的思想家。当代社会价值观纷纭错乱,既不能用中国旧有的道德和文化价值观念来统领时代精神,又不能根本就不追求社会性或宗教性的精神价值,因为今天的精神困境更其触目,人生意义更其匮乏,价值危机更其尖锐,只有一种“无本体的本体”即情感本体可以构成人生的归宿和最后的实在,从这个意义上,美学获得了自身的价值确证,即不是试图建立起一套“权力——知识”结构的规范性的话语,而是转向一种自觉性的话语。只有美学和教育能够既关怀现实人生,又有超越性的终极意向,从而温暖人情,塑造人性,令每一个体都能够安身立命,提升生存状态,得到人生的诗意,达到李泽厚引述过的冯友兰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