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15682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我国农业综合节水技术的应用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农业综合节水技术的应用与思考[摘要]针对我国节水灌溉屮以丁•程节水技术为主,而对农艺技术重视不够的问题,以及水利设施老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水资源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的现实,结合国外节水淋溉的先进经验,提出丁程技术和农艺技术并举、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地研究与推广节水灌溉实用技术,为农业综合节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关键词]节水灌溉农艺技术综合应用灌溉模式技术推广屮国水资源仅界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占一有量仅为2800m3,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1]0此外,水资源时间空间分
2、布不均问题突出。我国年供水量大约为5500亿t,而农业用水量约占总量的70%,其屮农[□灌溉用水又占到农业用水的90%左右。但是我国有效灌溉面积的2/3还在沿用传统落麻的淋溉方法[2]。在所谓的节水灌溉面积屮,采川现代先进节水淋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了节水改造,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不到30%o估计到2030年,屮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6亿,粮食需求也将由5000亿kg提高到6500亿kg以上,然而以目前的水分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来计算,将远远无法生产出屈时所需的6500亿kg粮食。为此,发展以节水和提高水
3、分利用率为中心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是解决农业缺水问题的必由Z路⑶。但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还存在着投入不足、机制缺失、节水农艺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因地制宜的节水淋溉实用技术发展滞示等问题。为此,木文特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节水灌溉进行讨论。1.节水灌溉技术与农艺技术并举,为农业综合节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利保障1」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等。渠道灌输依然是我国农灌输水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不动摇,进一步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除
4、常见的三合土护面、沥青护面、水泥衬砌、砖石衬砌和册料薄膜防渗外,还要开发成木低、性能好、易于施丁、便于推广的新型防渗材料。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可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即以低压输水管道(貌料管、水泥砂管、水泥土管等)代替十•渠讲行灌溉的方式。以管代渠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基木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5以上。特别地,管道埠于地下,既减少了耕作破坏和人为破坏,还减少了土渠占•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微灌一般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相对于地血灌,微灌属于局部灌溉,通过管道系统和末端管道上的淋水器,将水分和养分
5、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瓯或十•层屮。微灌一般可节水50%-80%[4]o目前,微灌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蔬菜和经济作物,但随着设备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和适合犬出作物的微灌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在可预期的未来将成为干旱缺水区的主要灌溉手段。1.2常见的农艺技术常见的农艺技术有调亏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咸水灌溉、薄浅湿晒灌等技术。调亏灌溉,即在作物生育的特定阶段给予一定的干旱胁迫,调节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分配,调控地上、地下生长动态,舍弃有机合成物总量,提高经济产量,最终达到节水、高效、高产的目的。调亏灌溉应用前景广阔、节水效果明
6、显,但适宜于农民应用的田问实施技术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干湿交替灌溉,就是人为控制根区十壤某个区域的干燥或湿润,使作物根区土壤交替干燥,让其产生胁迫信号,进而减少蒸腾消耗和无效蒸发以节约用水。但该技术还须进一步研究最佳田间灌水技术方案和配套的作物栽培技术体系。咸水灌溉技术包括混灌和轮灌技术。混灌是将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5]。轮淋则是根据作物的I耐盐性和生冇阶段等交替使用咸淡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水稻用水一直是农业用水的重屮Z重,为此,应大规模推广“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菓前期出间
7、湿润、分菓后期晒出、拔节抽穗期薄水、乳熟期出间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的薄浅晒灌技术。此技术投入极低,节水明显,但易受地域和白然条件影响。1.3节水灌溉技术和农艺技术应有机结合、合理配套、相互促进在谈到节水灌溉发展时,人们往往将过多的目光投向节水淋溉工程技术,如低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滴灌、喷灌等,而对于经济成木较低、农民易于接受的农艺技术则重视不够。Z所以许多切实可行的农艺节水技术“养在深闺人未识”,重点是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认为推广农艺技术虽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推广部门白身所得的经济效益较为有限。然而一味地重工程技
8、术轻农艺技术,往往会造成虽然节水,但效益不高的结果出现。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两手都要抓的策略,让工程技术和农艺技术有机结合、合理配套、相互促进,才能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单方水的生产能力,真正实现节水增收的目标。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为节水灌溉快速发展保驾护航2」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我国水利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