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15049
大小:1.01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6
《赞比亚坎萨希(Kansanshi)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O卷增刊地质找矿论丛Vo1.30Sup.2O15年12月:112—118ContributionstO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ResearchDec.2015:112—1l8doi:106053/j.issn.1001—1412.2015.S1014赞比亚坎萨希(Kansanshi)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韩军,宋庆年,修群业(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2.东华理工大学,南昌330013)摘要:坎萨希(Kansanshi)铜矿位于赞比亚北部赞比亚铜矿带西部,为大型铜金铀等多金属矿。矿床产于新元古界含膏岩碳酸盐岩变质地层中,成矿
2、期为晚寒武世(513~5llMa)。在古封闭海和海湾环境下形成了铜的预富集层位,新元古代达马拉一卢菲利安(Damalan-Lufilian)弧造山活动后期的退变质作用及热液作用形成铜的矿化,铜矿化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片岩的构造发育部位。关键词:坎萨希铜一银一铀矿床;层控型矿床;晚寒武世;退变质作用;赞比亚中图分类号:P613;P618.41文献标识码:A沉积岩组成,不整合覆盖在中一古元古代基底片岩、0引言片麻岩、变质沉积岩和花岗岩之上。赞比亚铜矿带加丹加超群最大沉积年龄为880Ma_2]。加丹加超群划分为下部的矿山群和上部的孔德龙古群。矿山坎萨希(Kansanshi)铜矿床位于赞
3、比亚北部的群的底部为粗粒硅质碎屑层序,上覆着细粒硅质碎西北省省会索卢韦齐(Solwezi)以北10km,中部非屑岩和碳酸盐层序(下罗安组),这组岩石控制着主洲赞比亚铜矿带以西150km,中部铜带的恩昌加要的铜钴矿床。下罗安(Roan)组上覆碳酸盐一蒸发(Nchanga)铜矿以西160km。铜矿化位于卢菲利安岩一硅质碎屑层序,即上罗安组;最上部的细粒硅质(Lufilian)弧前寒武纪造山带南部索卢韦齐(Solwe—zi)花岗岩穹窿北侧,受后造山运动形成的Nw向逆碎屑层序称木瓦夏(Mwashia)组。上覆的孔德龙古冲构造控制,矿体产于孔德龙古(Kundelungu)群下群的底部为
4、一套混杂沉积岩,称之为冰碛砾岩建造(在刚果为巨砾岩)。这套混杂沉积岩是加丹加超群部的海相变质地层中,为层控型矿床;矿体为绿片岩相变质岩层石英碳酸盐脉型,受二价铁钠长石白云少数的标志层之一,与中部及南部非洲其他冰川作岩硫化物蚀变晕圈控制。成矿时代为晚寒武世(520用的矿床关系不明显,全球范围的冰川期时间约在~500Ma)750Ma[3“]。混杂沉积岩上面为细粒碳酸盐硅质碎屑岩层序(下孔德龙古组),这组包含Kakontwe灰岩和上部的下孔德龙古页岩建造。1区域地质背景变质辉长岩及粒玄岩岩床在卢菲利安弧中大量出现,在赞比亚铜带经常出现在木瓦夏组和上罗安坎萨希铜矿床位于新元古代一晚寒
5、武世的泛非组中。岩床的形成早于变质变形作用_5],同时被视逆冲褶皱带中的卢菲利安弧(图1,图2)中。卢菲作赞比亚矿体中钴的可能来源[6]。在铜矿带中没有利安弧由新元古代加丹加(Katangan)超群的变质其他新元古代寒武纪的侵入岩。收稿日期:2015—10—28;改回日期:2015一l1—21;责任编辑:岳振欢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中南部非洲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与资源潜力分析”(编号:科[20l1]D3—04)资助。作者简介:韩军(1972一),男,高级工程师,铀矿地质和同位素地质专业。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街小关东里10号院;邮政
6、编码:100029;E—mail:hani25@163.corn第30卷增刊韩军等:赞比亚坎萨希(Kansanshi)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115矿区和北西矿区。矿化脉体和脉群走向大致平行于小于50m,与黄铜矿相关。Ag/Au比值大约为F褶皱且没有变形。1.0,伴生的钴含量较低,为3O×10~5O×10一。第三次变形事件D。产生了少量向N陡倾与向第一阶段部分规模较大的脉体出现在矿床顶部,特E、向W倾的交汇的F。交结条带,其中一些含有矿别在西北矿区的中部混合碎屑岩中,上部的石英一碳化的细脉,伴随着相关脉体充填发生蚀变,形成了雁酸盐一硫化物脉集合体向下转变为以碳酸盐为主的列式的
7、千枚岩层理膨大部位。脉体集合体。这个现象已经被脉体中的CO的地最年轻的变形事件D产生了广泛的NW向褶球化学研究证明。CO。含量向下逐渐增加,从最上皱,包括坎萨希背斜构造,背斜走向310。。没有纳米部MMC单元脉体中的2.5,到下伏的MMC2脉级与D事件相关的褶皱构造出现。然而,矿化的体中的7.6,再到最下部MMC3至MMC5脉体中脉体及脉群在坎萨希矿床中沿着背斜轴呈雁列式分的29.69/6。在西北矿区及主矿区的西北部,在中部布(图3)。这表明了背斜形成与矿化之间有着时间混合碎屑岩中许多条数米宽的脉体在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